中央一號文給農業發展吃下「定心丸」 文:孫少超(內地學者)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每年中央的一號文都是關於農業發展的,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也不例外。近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連續第二十年聚焦中國“三農”問題。今年的一號文提到農業強國戰略

,穩定糧食產量,提高兜底收購價格。中央一號文對於農業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最落後的不是工業,也不是科技,而是農業。我國農業的基礎是小農經濟,分散而粗放,自給自足,沒有規模化和現代化,而且是處在產業鏈的末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采取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策略推動工業化發展,使得農業長期投入不足,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單位產量,機械化水平,還是人均效率都有很大差距。

在過去我國執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的確極大的刺激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產業效率,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機械化的運用,使得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式生產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小作坊式生產一方面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的展開,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吸引外來資本投入。這樣我國農業生產方式長期落後,生產效率低下。

為克服過去家庭承包制的缺點,我國正在推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重點就是提高單個種植戶的種植面積。目前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土地流轉”

,另一種措施就是“一戶一田”。土地流轉就是原來分包的耕地集中承包給種田大戶,“一戶一田”就是將原來碎片化的土地,通過換地的方式整合成一塊土地,實現耕地的化零為整。這兩種措施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推動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機械化。

民以食為天,我國農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央一號文倡導的無疑給農業未來發展吃下了“定心丸”。

文:孫少超(內地學者)

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財經自媒體獨立撰稿人、東方經濟風向標博主、專業財務投資顧問。在企業家雜誌、河南工人日報、中國大唐報、鳳凰網等媒體平台發表過多篇文章。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