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內瓦當地時間 5 月 10 日,中美經貿高層對話在瑞士開啟新篇章。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展開磋商,雙方一致同意暫緩向對方加徵懲罰性關稅,令中美兩國的關稅分別回落到30%及10%,更重要的是,雙方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各自關切的經貿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磋商。

這次的協定,令全世界「大跌眼鏡」,一地滿是玻璃碎,因為沒有人想過美國,特別是特朗普,會這麼快便退讓,還以為要經過多輪拉鋸戰才會達成協議。估計,美國自四月初關稅戰開打以來,因為中國的強力反制,及與世界各國合縱連橫,使特朗普的關稅突擊戰未能湊效,多個國家也未與美國達成相關協議。反之,關稅戰開打後,美國國債遭到拋售,使美元的地位受到挑戰,美國股市大上大落,加上關稅預期帶來的通脹問題,令美國人民也反對這項政策。在內憂外患夾攻之下,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策略。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有膽量抗擊美國的國家,從一開始立場便非常強硬: 「談,大門敞開; 打,奉陪到底」。這次中國成功令美國屈服,展現了國家的底氣,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儼如世界的新領袖。
當然,特朗普所帶領的美國,最大的預測性便是其不可預測性,政策隨著特朗普的個人喜惡朝令夕改,也沒有信用可言,所以我們也不能高興得太早。美國的共和黨及民主黨競爭激烈,國家日漸撕裂,但壓制中國卻是美國兩黨唯一的共識,在民主黨拜登執政的年代我們已經見識過。因此,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為美國下一波的攻勢作好準備。
在本月11號,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來自香港加內地企業商貿代表團展開中東訪問行程,先與卡塔爾領導人和官員會面,並與當地政商領袖簽署多領域合作備忘錄,將「一帶一路」合作版圖向中東縱深拓展。在全球化進程面臨重構的當下,香港正以獨特優勢扮演關鍵角色。香港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擁有簡單低稅制和世界一流的監管環境。部分受國際供應鏈波動影響的產業,能通過香港進行轉口貿易或供應鏈重組,降低美國加徵關稅等單邊制裁對內地經濟的直接影響。這些優勢可吸引國際資本、技術和人才,為內地企業和國際企業搭建合作橋梁,助力企業通過香港走向國際,吸引國際資本、技術和人才通過香港參與內地發展。香港在金融、基礎設施、運輸物流以及環球營商方面經驗豐富,能為全球貿易夥伴提供互補的專業服務。
作為「一帶一路」關鍵城市,香港不僅助力內地優質企業拓展全球市場,更將中國創新科技與高端製造產品,通過成熟的商貿網絡精準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這也與卡塔爾的發展規劃不謀而合。中東國家提出的2030年發展藍圖,和「一帶一路」倡議就像拼圖的兩塊完美契合:通過跨領域合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用科技創新培育新增長點,同時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樑。香港代表團此次帶著30多家企業到訪卡塔爾,不僅談成了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協定,更讓兩地企業在數位化、綠色經濟這些未來賽道上找到了共同發力點,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鑰匙。

在全球局勢充滿不確定性,「對抗」 與 「合作」 並存的當下,香港既不陷入大國博弈的零和困境,也不局限於傳統的雙邊合作模式,而是通過創新的合作專案與戰略佈局,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搭建新的橋樑,開拓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為全球經濟治理與合作提供新的思路,為中國甚至全世界抗擊霸權主義作出貢獻。
文:沈豪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元朗區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