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投票率爭論並不尋常 文:文武

選舉事務處過去兩星期為投票站、點票站和中央點票站工作的選舉人員,安排多場實習和模擬情景演練。(中通社)
選舉事務處過去兩星期為投票站、點票站和中央點票站工作的選舉人員,安排多場實習和模擬情景演練。(中通社)

立法會選舉即將於本月(12月)19日舉行,特區政府今日在各大報刊刊登廣告,呼籲市民投票。今年的選舉,其中一個引發討論的題目是有關投票率的問題,一種看法認為,投票率很重要,可以反映新選舉制度的成敗;另一種看法則完全相反,認為投票率根本無關重要,每場選舉的投票率都會有高有低,並不能只憑投票率來定選舉成敗。筆者認為,投票率毋疑是分析選舉的其中一個重要數據,應科學嚴謹地看待,但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有關投票率的爭論,卻很可能是抗拒新選制的政治行動,市民須小心分辨,不受他人誤導。

對於任何一場選舉來說,投票率都是其中一個不可以忽略的重要數據。投票率高還是低,反映出選民參與的程度,不僅可以分析候選人的選舉工程成效、選舉安排的細節是否合理,選舉制度本身是否存有不足,也可以從中分析現實社會的問題。而選民參與投票的積極性高與低,也存在許多不同的原因,必須具體分析,才有參考價值。

例如,2019年區選出現較高的投票率。分析當年的投票率數字,必須與當年的社會情況相結合,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很顯然,2019年的高投票率主要與黑暴動亂有關,也與選舉受到外部勢力和政治干擾有關,有些人將該次選舉利用為策動「顏色革命」的工具。因此,當年的選舉並不能視為一次正常的選舉,高投票率一方面反映出反中亂港勢力的煽動性很強,影響很廣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抵制這股勢力的市民力量也很強烈。

今年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同樣也具有分析的價值和必要性。舉例而言,這次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新的選舉,從投票率可以分析出負責組織選舉的政府部門的工作是否到位,包括政府是否有足夠的宣傳和教育,讓絕大部分市民都能充分認知新的選舉制度?也包括投票站的設置是否合理?政府能否確保選舉公平、公正進行等等。

此外,這次參選者都是「愛國者」,其中又以傳統建制派政黨佔多數,到底這些建制派候選人的競選模式能否適應新選制?候選人提出的議題、理念和政綱能否切中社會脈膊?能否打動人心?能否爭取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持?這也值得分析。

不過,對於今年選舉的投票率之爭論,值得留意並不只是投票率的數據高低,而是「投票率」已經成為某些人攻擊和破壞選舉的工具。投票率是選舉完成後才會出現的數字,只有在選舉結束後,按具體情況分析這一數字,才是科學嚴謹的做法。但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有關投票率的爭拗,卻在選舉未開始前已經出現,十分反常,從中亦可以看出這場有關「投票率」的爭論,並不尋常,不可以視為純粹理論上或學術上的爭論。

對於新的選舉制度,仍有一部分反中亂港勢力採取抹黑、攻擊的手法對抗,而其中一種手法,就是事先唱淡選舉。他們一方面集體杯葛選舉,幾個主要的反對派政黨都不派人參選,甚至有意地加設門檻,阻止黨內人士參選及支持他人參選,另一方面則在社會上不斷地散播這次選舉沒有人感興趣的論調。因此,在選舉未開始,就大規模地散播「低投票率」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對抗新選制的政治行動,目的就是要煽動更多人不投票,破壞選舉。這與許智峯、丘文俊在海外公開煽動投白票、投廢票的行為,其實性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更具隱藏性而已。

市民須小心分辨利用「投票率」爭論,破壞選舉的行為,而抵制這種破壞行為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積極參與投票,表達自己的意願,選出合適的人選加入立法會。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