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對窒息防疫出現不同態度 文 : 吳桐山

(中通社)
(中通社)

內地用盡全力去撲殺新冠肺炎,包括最大限度阻斷一切人員流動,近日確診病例已經明顯受控。自從2月4日內地創下3893的新增確診紀錄之後,連日來輾轉下滑,到2月10日已經減少為2484宗新增確診。在內地春節後逐漸復工的大背景下,新增確診反而能夠受控,不得不說這是比我預期要樂觀的情況。尤其是臨近香港的廣東省,2月10日單日只是新增26例,較高峰期的127例下跌幅度明顯。偏偏對於這種改善,香港傳媒似乎完全無視了,只是不斷地說累積確診、死亡數字突破多少多少,但其實這些確診、死亡數字都是累積數字,每日只增不減,不用說當然是每天都在創新高的。

香港傳媒對內地疫情受控不重視,也許是被本地疫情的擴散搶佔了注意力。一個「打麻將家族」和青衣康美樓的傳播,已經足以把香港人嚇傻。但令筆者比較不解的是,雖然廣東等地的新增個案明顯減少,但各地的隔離防控措施還是不斷加碼,日前北京、上海、深圳以致大部分大中城市都發布規定,各小區和城中村都要封閉管理,憑票出入。也就是說,廣東現在的一些防控措施,竟然比上月底日增100多宗確診的時候更嚴格,這是什麼道理呢?

內地近期對防疫措施逐漸有兩種不同的態度,這從一些地方的朝令夕改可見端倪。在各地都在比拼誰的防疫措施「硬核」的情況下,浙江省9日就發布防控責任令,批評部分地方「擅自升級管控措施,甚至採用層層加碼的簡單化管理手段,必須切實加以制止」。珠三角等地也發出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的聲音。似乎春節遠去多時,大家逐漸有一種聲音,覺得不能為了防疫而放棄一切。

這也是吳桐山一貫的態度,從年初四起,我已經發文多篇,強調「要防疫不要停擺」的基本道理。這猶如人體,很多人遇到病毒不幸死亡,本質上並非被病毒殺死,而是被自身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致死。因此面對一些病毒感染的重症病症,醫生通常要遏制免疫系統反應。面對今次的新冠病毒而對所有人下封閉令,似乎有點兒不可思議。我將一些過火的防疫措施稱之為“窒息療法”,猶如發現空氣中有病毒?那我乾脆不呼吸,這肯定可以防止被感染了。病毒會人傳人?那所有人都不出門,就不能人傳人了。如此簡單一刀切,對切斷病毒傳播肯定是有用的,但人類社會的生存,不是單單戰勝病毒就是一切。2月10日雖然說是內地節後復工的日子,但各地封城、封村,交通停擺,如何復工呢?從內地一些媒體見微知著,說深圳南山區當日復工率粗劣計算只是2%,而且一個單位內,一旦有一人感染就要全部隔離。這種「窒息療法」的防疫措施令內地各行各業根本復工無期。經濟體猶如人體,不運行一段時間,恐怕已經休克。觀乎新加坡、日本等地,確診個案已不少,但反應相對理性得多,並沒有因此而大範圍影響商業活動和限制人的自由。順帶一提,現在世界上新冠病毒最高危的地區恐怕不是武漢,而是停泊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船上3000多人已經有135人確診(執筆時)。

內地防疫運動未見退燒

回歸正題。內地的確有人發出應該理性防疫的聲音,但畢竟這場疫情已經被全國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官場上下所有人都在為此團團轉。這個時候說「不要為防疫放棄一切」,說起來容易,但一旦病例數反彈,責任誰負?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政治問題。從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防控工作後,仍然強調要「堅決做到應收盡收」,「全面加強社會面管控」,似乎這場全國性的防疫運動不會退燒。也許會等到新增病例數歸零,大家才能鬆一口氣。

在大家盯着病毒的感染數字和死亡數字的時候,吳桐山一直在說,我真正關心的是中國對今次疫情的防疫反應,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衝擊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這種全社會停擺,究竟導致了多少人受害,甚至一些人因人流物流被截斷而死亡,實在無人得知。之後帶來的通脹飆升、經濟海嘯,又會令多少人頓失生計,這方面的影響我相信遠大於病毒本身。2020年最困難的時刻,應該還在後頭。

當然,我希望我是錯的。希望病毒盡快消失,大家生活盡快回復正常。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