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開會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計劃「在洪水橋及新界北新市鎮等地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發展,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北都大學城)」。4月23日(週二),立法會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開會討論北都大學城的計劃,多位議員提出不少貼地意見,涉及學費競爭力、宿位配套、畢業生就業安排及建校融資方案。大部份議員的意見都與本港大專院校乃至大學城的招生競爭力有關,值得深思。
把握北都大學城的機遇
大學排名、教研質素、就業機會、學費、生活費和住宿環境等都影響學生和家長的升學選擇。興建大學城自必然要考慮如何以硬件配套提升本港大學的競爭力,增加宿位將有利實現建立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宏圖。香港租金較高,將增加赴港留學生的負擔,減少香港高等院校的吸引力。如香港的大學無法提供足夠宿位,增加錄取非本地生學額這些政策的效益將打折扣。北都大學城是一個重新規劃本港大專院校長遠發展的契機,也是一個大大增加其收生實力的良機。
另一方面,北部都會區既然以「產業發展為導向」,那麼位於大學城的教學樓乃至研究中心也應與這些「產業」緊密聯動,通力合作。筆者建議特區政府促成落戶北部都會區的優質企業與大學結盟,成立強強聯合的研究中心,繼而確保學生實習及將來就業的機會。如此一來,本港大學的畢業生的前途有保障,本港也有更實在的方式挽留外國畢業生留港發展。
探索更多建校模式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校長指政府以公帑支持院校發展的方式隨學齡人口減少,計劃將可能受影響,故建議讓更多企業及非政府機構以不同方式投資落戶北部都會區都的院校。由產學研結合開始,企業與大學可以共同探索更深入的合作,若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可以有更多渠道投資建校或向大學提供資金,將可以令每年上升的教育開支有所舒緩,令本港的財政壓力減少。其中企業如何收回投資,如何保持大學的高度學術自由,則是各界須共同研究的課題。
北都大學城是火車頭
北都大學城與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相輔相成,高等教育界的角色可以不只是培養人才的基地,不只是經濟發展「輔助者」,而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以高等教育為重要「產業」作起點,建立一個貫通產學研的大學城,繼而成就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宏圖,筆者期待香港高等教育產業成為本港重要經濟支柱的一天。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