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肺炎」第4波疫情嚴峻,某反對派的區議員所屬區域有大廈「爆疫」,卻置居民於不顧,繼而飛往英國探望兒子。
據報,該名區議員抵達英國後,還主動退出通訊軟件的「群組」,「疫廈」內的居民求助無門。網上傳來相片,當該區居民受病疫威脅的時候,那區議員正和兒子在英國享用「炸魚薯條」。未幾,英國出現病毒變種,傳播力更強,當地政府決定「封城」,歐洲其他國家亦紛紛禁止英國航班入境,港府也跟隨諸國的決定。
我們不知道新聞報道及社交媒體的訊息有沒有偏差,那區議員亦會有自己的辯解。但無論如何,相關報道卻可能反映了一般港人的心態:
1.很多港人都視中國大陸和香港僅僅為一個「賺錢」的地方,毫無歸屬感及責任感。就算是政府公務員及公職人員,本身明明有責任為香港社會出一分力,但在關鍵時候卻表現得退縮。區議員明明是由市民選出來的公職人員,但在市民遇到有危難之際,不僅沒有為老百姓發一言、或做一事,竟然「一走了之」。
2.雖然任何主要政府官員或公職人員都有私人生活、亦要休假,但遇到所負責的地方有重大問題,理應盡快回港,才是對市民負責任的表現。退一步來說,作為市民信賴的公眾人物,當居民求援的時候,就算自己無暇兼顧,也不宜主動退出「群組」,擺出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態,豈非落井下石?小市民受苦受難、性命危在旦夕之際,自己反而高調的在社交媒體「放閃」,與家人享受英國的「炸魚薯條」,試問「同理心」何在?一般稍有人性的人,大概也不會表現得如此涼薄涼吧?
3.不少有條件及能力的港人,早已把子女送往外國讀書。近年,因為社會紛爭越多,亦被透導及煽惑至「中港矛盾」之上,教育界淪為「暴動工廠」。很多反對派政客鼓吹學校老師教唆學生示威及暴動,反過來滿口仁義道德的說要保護教育界的自由,但為何不肯安排自己的兒女到香港學校上課?還早早把他們送到英國升學?
4.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多移居英美的港人都暗自慶幸,不少朋友還曾建議在外國留學的兒女不要回港。豈料,三月中起,歐美的疫情大爆發,港人的「留學兒女」都因停課而陸續回港;病毒反而「倒灌」回來。直至年尾,港人始終仍抱着這種「逃到英國避疫」的奇怪心態。在疫情稍緩之時,為何那區議員不要兒子回來暫避,反而自己跑去英國「送死」?英國明明是疫區,為何還會有人跑去疫區「避疫」?
5.到底英國的疫情有多嚴重呢?英國的累計確診個案,已有2,288,345宗,佔總人口3.43%;總死亡人數合共70,752宗,佔總人口的0.11%。執筆之時,英國的每日確診人數有32,340宗,當日有347人死亡。如果以香港的740萬總人口來推算,即等同香港的總確診個案會有254,070宗,死亡人數達7,855人!再參考每日的數據,即等同香港每天有3,591宗新增確診和39宗死亡個案!英國的疫情如此嚴峻,港人還要跑去幹甚麼?此外,英國人因排外及保護主義而「脫歐」,現在還有四分五裂的風險,平素自認「醒目」的港人,竟然視而不見?
6.最後,滯留英國的百多名港人還謾駡港府,要求政府動用公款安排「包機」接他們回港;那區議員還批評港府,認為香港不應向英國「封關」。如今歐洲諸國都完全對英國「封關」,日本更決定「鎖國」,為何香港可以例外?為甚麼留在香港的740萬人,要為100多名到英國玩樂的人冒險?如滯留在外,向港府求助尚在情理之中,但一開口就亂駡政府,還要「全港市民」一起冒險,怎樣說得通?
或許,這「區議員滯留英國的鬧劇」只屬「冰山一角」。如此不仁、不義、不智、不禮和不信的「小人」,相信在每一個地方都會有,只是在香港的政壇裏,經常是「小人得志」,這些「鬧劇」才會比較「搶鏡」。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