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精明不高明,對中國威脅有限 文:會稽山

自從拜登上台後,美國就針對中俄開啟了兩個拳頭打人的戰略方針,早前更是拉攏了一幫小弟聯合舉行了名為漆黑-2022的軍事演習劍指兩國。而中俄也還以顏色,邀請了眾多友好國家即將舉行名為東方-2022的軍事演習,與美國互相秀肌肉。但如果深究雙方的名單,會發現有一個國家同時參加了兩場演習,這就是印度,考慮到兩場演習還有多天時間是重合的,這就更不得不令人佩服印度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的能力了。

中印關係長期緊張,美國一直積極拉攏印度遏制中國,而印度也從過去和美國的眉來眼去到現在公然參加反華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筆者認為,中國對印度固然需要高度提防,但不宜過份緊張,一來印度有自己的盤算,不會甘心充當美國的棋子;二來印度自身內部矛盾重重又目光短淺,難有大作為。

早前印度舉行建國75周年慶典,總理莫迪提出了25年後也就是建國百年的時候成為發達國家的願景。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因為這必須要求印度之後25年的GDP年均增幅持續維持在10%以上,這幾乎不可能做到。無論國內還是香港,都有不少人由於自身的無知而長期將印度當笑話看,內心充滿了鄙視,但筆者認為,對印度只能戰略上藐視,如果在戰術不予以重視,必然會吃大虧。印度具備人口和區位兩大優勢,又善於在大國之間周旋,再加上莫迪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未來只要不犯顛覆性錯誤,前途不可限量。雖然25年建成發達國家難度極大,但印度屆時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未來的世界必然是中美印三巨頭唱主角,英法德俄日等昔日霸主只能淪為二流國家。

莫迪促請各國在全球議題上尋求共識。
莫迪促請各國在全球議題上尋求共識。

印度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但筆者為何又說對印度不必過份緊張呢?筆者所在的公司在印度有不少業務,因此也經常需要和當地的同事以及商業夥伴打交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印度人既自大又自卑,既聰明又愚昧。自大是因為印度確實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確實有成為大國的條件;自卑是因為印度長期貧窮落後,國際地位與人民的期待不匹配,在軟實力方面可以說完全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聰明是因為印度人自古以來就苦難深重,外來入侵者從未停止,想要生存就必須學會奸詐狡猾,當地人對於小便宜的貪婪程度、道德感之薄弱以及在這種事情上所展現出的聰明才智,實在令筆者嘆為觀止;愚昧是因為生存不易,因此往往只考慮眼前的事無法作出長遠規劃,造成了鼠目寸光的特點。這導致了印度這個國家同樣如此,如同曹操口中的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正是印度的這些特性,令筆者斷定,它絕對不會甘心當美國的棋子,更大的可能是利用美國反華心切,想趁機佔美國的便宜,爭取自身的利益,美國對此應該心中有數但也無可奈何。這從今年的俄烏戰爭就可見一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對俄羅斯嚴厲制裁,唯獨印度不但不跟隨還加大俄油的採購,美國除了口頭譴責毫無實質舉措,印度知道美國有求於它,以後在揩美國油的時候就更加有恃無恐了。所以印度在應對中國時主要還是會以虛張聲勢為主,畢竟印度也有大國夢,深知如果和中國徹底鬧翻甚至兵戎相見,絕對不利於它的崛起,所以中印關係壞不到哪裡去;但中國畢竟也是它最主要的戰略對手,而且對於當年慘敗於中國之手一直耿耿於懷,只要有給中國製造麻煩的機會它絕對不會錯過,例如它已經計劃10月在中印邊境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所以中印關係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與此同時,印度自身還有一系列艱鉅的矛盾有待解決,包括:宗教衝突、種姓問題、地方分裂、貧富分化、基建落後、性別歧視等問題,想要建成發達國家還有漫長的道路。因此,短期內印度對中國造成的威脅還比較有限,再加上喜馬拉雅山這一不可逾越的屏障,所以中國對於印度只需要以提防為主。但中國必須保持自身的強大,如此印度就不敢輕舉妄動,一旦中國有衰弱的跡象,那印度必然會發揮它欺軟怕硬的特長。孫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意思是:「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先創造有利的形勢,使自己不會被戰勝」。所以中國只需要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埋頭專注於發展壯大,那麼西南邊境就是安全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於應對美國的威脅。

文:會稽山

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