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引發的社運,以「去中心化」為特色,無大台,無領袖,甚至無精神領袖為特點,參與者透過網絡社交媒體telegram和連登討論區,自行協商行動部署。然而這場運動中,並非真如表面所見的那樣鬆散無焦點,反而是經過精心部署和策劃,讓黃之鋒在無須為社運負上法律責任之下,再度成為整場運動的焦點人物。激烈的社會運動,從來都是造英雄的舞台,反修例社運的幕後推手,也不會讓這場運動失焦。
反修例社運汲取了2014年「佔中」的教訓,為了防止示威者被捕,個個勇武示威的人士都戴上了口罩、眼罩,隱藏身份,亦沒有了站在台前的整場運動的領導者,以免日後有人被捕。同樣,為了防止示威人群的內部分化和爭拗,整場示威抗爭運動中,幾乎都沒有搭起大台,有邀請各路政治明星上台演講,充當精神領袖。
從表面上看,這次反修例社運將網絡的群組和討論區變成「大台」,讓參與其中的網民成為主角,每日由網民在群組內七嘴八舌地討論抗爭的策略和動向,最終形成一種共識或默契,達成一致的行動。這種讓所有人都成為領袖的社運新玩法,讓整場社運的組織策劃變得更為隱蔽,卻能產生比有大台更佳的組織動員效果,這一社運的新玩法,引人注目。
然而一場大規模的社運,根本不可能完全沒有人在幕後策劃、組織,這次反修例社運,其實只是用了隱身術,將策動者和主要的推手隱蔽起來,而且社運從來都是造英雄的舞台,運動的策動者,亦從未放棄過借運動,吹捧出一位中心人物,好讓運動的政治能量長期地延續下去。
反修例社運中,反對派的多位立法會議員多次爭着走到人群之前,希望能成為運動中的焦點人物,但是,一次又一次被示威的人群冷落,甚至挖苦嘲笑。而因坐監錯失了6月9日和6月16日兩次大規模遊行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出獄後急於搶回失落的聚焦點,表現得最為積極,621包圍警總的行動中,黃之鋒數度搶風頭,先是搶先嗌咪呼籲示威者包圍警總,及至夜間,又呼籲示威者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留下包圍警總。
黃之鋒的積極爭搶領導權,換來的是telegram「公海總谷2.0」置頂了一則管理員給黃之鋒的訊息:敬告黄之鋒:我們歡迎你加入並肩,但我們不要大台,不要精神領袖。麻煩你,不要爭做大台。2014的失敗,你有份造成。唔該,請你退下和其他戰友一樣,自己做自己,我們不想聽你指揮。
「公海總谷2.0」的聲明,只是讓黃之鋒可以更好地掩飾,免於責任。事實上,黃之鋒本人亦多次否認自己在運動中的指揮的角色。但黃之鋒並沒有退下,反而得到本地媒體及外媒的協助,繼續成為整場運動中的焦點人物。6月23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以大篇幅報道兩名英籍的警官指揮612處置暴動的行動,專題訪問了黃之鋒,黃之鋒亦因此人氣急升。6月24日,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黃之鋒和中大學生會會長蘇浚鋒,黃之鋒雖然嘴上否認,但儼然已經是示威者的代言人。6月25日,黃之鋒、區諾軒在美國《華盛頓郵報》投稿,促外國G20峰會關注反修例事件。黃之鋒又發起眾籌於國際報刊登廣告,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籌得673萬多的驚人效果。
由此可見,所謂的「去大台」、「去中心化」,不需要社領袖云云,其實只是一種障眼法,好讓這場社運的組織策劃行動變得更隱蔽。而實際上,這場運動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包裝,不但隱藏了幕後的行動,卻仍然可以成功包裝出一位運動中的「英雄」形象,透過媒體的作用,黃之鋒已經成為整場運動的焦點,成為整場運動最受益的政治人物。
只是,整場運動難道只有黃之鋒一人收割成果嗎?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