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大約一星期了,剛剛過去的周末,不少乘客輪候一兩小時才能登上穿梭巴士過橋,將大橋本來應該發揮的快捷方便作用抹殺殆盡。但與此同時,大橋的車流量寥落,總車流量只是08年估算2成,貨車更是每天只有寥寥數輛。
如此引出一個問題:人過不了橋,竟然不是因為橋塞車喔,事實上橋基本沒車,但人還是堵在那。這反映了什麼?這條橋硬件擺在那了,但軟件配套遠遠不夠,港珠澳三地現行的車輛管理機制,不能發揮這條橋的效益。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建,這個大灣區,深圳、廣州、香港都應該是核心城市,這些核心城市之間,人流、物流必須通行無阻,如此才彰顯大橋的重要性。香港人也許不是很關心,深圳與廣州之間,每日的車流量有幾多?廣深高速設計車流量是6萬架次/日,實際上遠超負荷,2017年年報日均車流量大約是10萬架次。但還不夠,7年前已經開通廣深沿江高速,現在日均車流量大約6萬架次,設計通行能力是12萬架次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兩地的道路通行能力,一天可以有20多萬架次,全香港的車輛保有量才80萬左右。
港珠澳大橋設計通行能力是每日6萬至8萬輛車,但事實上現時經大橋來往港珠兩地的跨境私家車配額共有1萬個,運輸署只發出5,000張「許可證」,即只有5,000輛私家車可經大橋來往港珠兩地,雖然很快會「補鑊」發出另外5000張,但也多乎哉不多也。當然澳門、珠海也有一些車可以使用大橋,但滿打滿算,在現在的發牌制度下,港珠澳大橋應該沒可能飽和。哪怕三地政府發出8萬張「許可證」,都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日使用。
可以預見,粵港澳大灣區要融合為一體,港澳與內地的車輛牌照通行制度必須來一個大改革,才能促使兩地的雙向交流。還記得2012年推出的「粵港自駕遊」計劃嗎?容許香港和廣東的車輛有管理地自駕去對方地域,是時候進一步推廣這個計劃。廣東省的車輛保有量近2000萬,一年增長250萬左右,單一年的增量已經是全香港車輛保有量的幾倍之多。開放香港的車輛北上,根本是牛多一根毛,毫無影響。當然,深圳、廣州、珠海等大城市的市區經常擁堵,但現時內地各大城市已經有很成熟的市區限行制度,只要循例限制外地車(當然包括港澳車)進入市區繁忙道路,問題不大。港澳牌的車,依然可以去廣東省廣大腹地自駕遊。
當然,港澳車輛有限,哪怕全開放,大橋恐怕都不飽和,大頭還在於內地南下。香港地少路少,要全面開放是不可能的,但有數量限制地開放部分內地車自駕去大嶼山,例如去迪士尼玩玩,卻可以考慮。
一言以蔽之,大橋開通了,但三地軟件不配合,才會出現橋沒車行、人沒車坐的怪現象。港珠澳大橋是用來提出問題的,這個問題留待三地政府通過制度創新解決,這也是在促使「一國兩制」不斷完善。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粵港澳大灣區之下,如果廣州與深圳一天的車流量可以有十多二十萬,而港珠澳大橋一天的車流量卻只有數千計,則香港的大灣區核心城市地位成疑。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穿梭港深兩地的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