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融合不能奔赴誰拖後腿? 文:陳思靜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這個話題愈來愈火熱,意在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的繁榮穩定發展,也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而所謂的大灣區則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肇慶市。

那為什麼會選這幾座城市來整合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呢?

那是因為它們得天獨厚的優秀地理位置,大灣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以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擁有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輸送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廣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廣州、深圳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樞紐和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重要的是其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準領先等一系列卓越的優勢。

正所謂“想要富,先修路”!今年的中國頻頻有好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是2024年2月13日,自建橋以來,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單日出入境客流達14.4萬人次,單日出入境車流首次突破1.8萬輛次,雙雙刷新最高記錄,截止5月28日,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出入境車輛累積突破1000萬輛次;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今年國慶日期間各口岸港澳臺居民出入境人員達449.4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13.2%,港珠澳大橋、橫琴等口岸都紛紛突破了客流、車流的記錄,正逐步實現了“港車北上”計畫。

其次是“中國速度”之深中通道於6月30日正式通車,深中兩地實現了“雙向奔赴”,港珠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推進,推進兩岸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不斷湧現。

但是,“粵車北下”的工作自提出後卻幾乎停滯不前了。

據瞭解,矛盾點在香港的汀九青馬處,如果不能在汀九大橋前完成往深圳方向的車流分流的話,粵車就不能南下,不然往九龍和市區的全部車流都會紮堆在汀九,而往深圳的車流就會塞在屯門,亦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粵車南下要止步在東涌。

在任職元朗議員之時,這段分流車路叫新界西繞道,屯赤出口開一條新幹道,繞過市區直接駁到深圳灣附近。而屯門繞道起點由屯赤隧道出口開始,比原定的屯門西繞道改取向東路線,穿過屯門湖山遊樂場的將建隧道,直往屯門兆康將建的環回交通匯點後,穿過將建的藍地隧道貫通往深圳灣的現在幹道後形成一個完整交流系統。無論是屯赤隧道還是原本的屯門西繞道,軍事港珠澳大橋的系統組態工程,屯赤隧道溝通了港珠澳大橋關口,打通了從海底往新界西南的捷徑;而原規劃改道的屯門西繞道,就直接接駁了屯赤隧道的出口機新規劃的洪水橋新田幹道,這樣一來的路線就是香港區的港珠澳大橋關口——屯赤隧道——屯門西繞道——洪水橋往新田幹道——深圳灣大橋/關口。

再從整個大灣區佈局來看,這是港珠澳大橋經香港連結深圳「港深沿江高速」及「深中通道」整個環形道路網的組成部分。新路落成之後從珠海經港珠澳大橋往深圳,比需經青馬大橋進入西九龍再調頭節省大量路程,也把不需進入香港市區的過境車輛和前往新界西的車輛分流出去,消弭了來自港珠澳大橋新增車流對青馬大橋的交通壓力,但是原屯門西繞道是一條需要開山劈石重新興建的「處女道」,雖然比起新建議的屯門繞道更快直達深圳灣口岸,但興建所需的時間和資金比新建議多得很。新規劃的屯門繞道卻利用了部分的屯門原有幹道,節省了重新鋪路的昂貴成本,也能讓屯門市區的車流多一個進入大灣區交通環流的選擇。

但在當時承諾施工期未能確定。2018年,香港運輸署擱置了新界西繞道的原建議,而是提出了現在的屯門市內包括隧道工程的計畫,當時宣稱可以大幅度縮短施工期。

如今深中通道都已經通車,卻遲遲未能等到“粵車南下”的通車資訊!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