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登月造假 所為何事? 文:寒柏

NASA圖片
NASA圖片

這幾十年以來,不斷有懷疑當年美國登月造假的說法傳出。不少人對美國載人登月的證據提出質疑,亦有人對這些質疑逐一反駁,算是各有各的道理。

隨着中國的探月計劃正逐步推進,近日再有輿論提出「美國登月造假論」。還有人認為,中國甚至乎可以在美國先後6次的登月地點進行詳細搜索,把美國太空人於50多年前留下的足印、國旗及月球車等等都找出來。若半點痕跡也找不出來,亦不妨盡早公布天下,讓美國太空總署好好解釋這「造假」疑雲。

美國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的腳印(NASA圖片)
美國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的腳印(NASA圖片)

美國載人登月是否涉及造假,唯有留待專家們辯證。但我們不妨先探討一下,如當年美國造假,到底所為何事?

於美蘇冷戰之下,載人登陸月球算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其中一個競爭範疇。美國在太空競賽中本來一直落後於蘇聯,卻忽然只用上短短幾年時間便反超前,並於1969年成功載人登月,這明顯帶有震懾之效。

當年,兩個超級大國都為了彰顯綜合國力,都分別投入資源探索外太空。在載人上外太空的過程裏,兩國亦顯示了相關的科研成果,例如是火箭發射、衞星、導航及電腦計算工程等等。這些技術不僅與探索外太空有關,更有其相應的軍事用途。此外,這些技術尚可發展至民用,並產生經濟效益。相關科技之經濟回報,亦可反饋成為科研的新動力。

美國登月計劃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NASA圖片)
美國登月計劃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NASA圖片)

兩個超級大國投入資源,並爭相載人上外太空,其實亦是比拼科研、經濟實力及進行軍事競賽的其中一環。可是,進一步要載人登陸月球,而且再次從該月球表面升空並成功把太空人運回地球,卻始終存有不少風險。

即使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份之一,但按常理計要在月球表面上成功載人升空,亦應該預先撘建「月球太空站」才對,至少要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發射站才夠穩妥。此外,負責機關亦應該要預留足夠的能源及食物儲備,並把月球表面(計劃登陸的地區)勘察得一清二楚。等一切準備就緒後才派人登陸,會比較穩妥。即使當時尚未有比較「自動化」或可以「遠程組裝」的技術,未必可以預先組建「月球太空站」,但最低限度來說,當年應該已有條件可以先派無人機到月球進行詳細勘察,並為太空人預留所需燃料及物資。

當年,美國並沒有採納這循序漸進的方式,首次登月更顯得有點突如其來。美國太空人登月後,亦沒有為下次登月而在月球表面撘建甚麼重要的設施,卻在短短幾年間一連登月6次;每次都是跑跑跳跳、駕車暢遊,或做些不相干的實驗等等,看似毫無章法,着實惹人費解。

若說美國首次冒險載人登月,然後僥倖地成功了,這亦解釋得過去。但一口氣登月6次,期間有沒有甚麼新發現,到底所為何事呢?

普遍認為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便放棄載人登月,主要是由於登月的費用太高,而且並沒有任何經濟回報。我們亦傾向相信,單是載人往返月球所累積的經驗亦沒有任何相對應的軍事價值。所以,美國在這50多年來亦沒有再派人登月了。但問題來了,美國應該早在登月前已清楚知道往返月球並無任何經濟價值。最低限度來說,美國於成功派人登月一至兩次後,便肯定可以得出這結論,為何其後仍要持續載人登月6次之多?

美國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NASA圖片)
美國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NASA圖片)

總括而言,美國在太空及火箭技術上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反超前蘇聯,甚至乎成功載人登月,是為一奇。美國一鼓作氣的載人登月,事前又明顯沒有非常充足的準備,算是另外一奇。美國每次派員登月亦沒有在月球上撘建甚麼,應該沒有「再來」的意圖,卻一連載人登月6次,實教人感到吃驚。最後,美國無聲無色的不再登月,其後至今還未能載人重返月球,更讓人感到意外。

若說美國載人登月造假,其目的或許是在冷戰的過程裏震懾對手。但想深一層,美國宣告成功登月後其實並沒有對蘇聯造成任何實質的打擊。

因此,我們或可以假設美國有意藉載人登月刺激對手,誘使蘇聯投入傾國之力發展這毫無意義的載人登月技術。於80年代,美國推出坊間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便正正是忽悠蘇聯的手段。美國對外宣稱投入巨額資金發展「星球大戰計劃」,讓蘇聯感到不安。蘇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而進一步把大量資源投放在軍事上,最終導至失敗。

若說美國在載人登月上造假,並對外宣稱成功登月6次之多,其主要目的應該是在誘騙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亦有可能是「星球大戰計劃」的前身。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