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學校國際化 文:鄧家豪

本月15日,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於社交媒體表示粵港澳姐妹學校學校計劃持續推進,廣東省多個城市都積極參與,局方也會安排中、小學生到內地交流,了解國家發展。「姐妹學校計劃」由來已久,根據教育局資料,自2004年起,香港多間學校透過局方與內地多個城市的學校締締結為姐妹學校。成為「姐妹」的學校會安排教員和學生互訪,促進彼此交流。

締結姐妹學校的益處

隨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香港學生將來於大灣區其他城市就業或創業,乃至把目光投向其他省市也不意外。學生在求學時期,儘早了解國家發展,與內地學生聯誼、互相學習,對將來發展必有裨益。

促進兩國城市學生學習彼此文化,方法甚多,締結姐妹學校的方式「以人為本」,是最卓見成效的方法之一。兩所學校締結為姐妹,直接為雙方學生建立穩定的交流渠道,可以促使學生有系統地直接了解各自城市和生活方式的異同。學生之間直接溝通交流,勝過單單閱讀資料和觀看影片,甚至比學生自行安排到對方城市旅遊更有溫度。若學生之間因為交流活動成為朋友,彼此長久互動互聯,將可深入了解對方的生活文化。另一方面,近距離溝通交流可以令學生積極學習對方的常用語言,使其透過語言和慣用語理解彼此文化,學習尊重對方。

根據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於公開活動所指,本港約780所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經已締結成超過2100 對姐妹學校,為一個重要交流網絡。成功的姐妹學校計劃涉及反覆的溝通協調和行政工作,當局經年累月支持本港與內地學校締結姐妹學校的經驗彌足珍貴。

蔡若蓮表示,教育局聯同保安局舉辦的「國家安全參與計劃」,已累計有超過19萬師生參與。
蔡若蓮表示,教育局聯同保安局舉辦的「國家安全參與計劃」,已累計有超過19萬師生參與。

全球姐妹學校網路

締結姐妹學校促進學生積極交流互動,能有效推動跨文化學習。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國家對外的窗口,促進世界各地學生來港交流對本港乃至國家發展都非常有利。難得本港學校及當局都有豐富經驗締結姐妹學校,實在應該發揮香港優勢,與世界各地,尤其是「一帶一路」、簽署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地區與國家的學校締結姐妹學校,進一步促進香港教育國際化及區內領導地位。

香港共五間大學登上《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2023年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榜,香港大學更位列第一。由此可見,香港大專院校高度國際化,於亞洲乃至全球處領先地位。中、小學建立全球姐妹學校網路,不單可增強本港國際形象,更可令本港學生早日適應跨文化學習,為接受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專上教育做準備。學生於跨文化學習環境成長,自然更容易成為擁有國際視野、尊重不同文化的新一代,有利建立多元文化社會,保持香港重要競爭力。

《財政預算案》延續「搶人才」策略,來港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重新推出。政府銳意全球搶人才,教育界也必須積極發揮作用,一方面建立適合匯聚不同國籍人士的跨文化學習環境,另一方面推動教育國際化。筆者期望當局可以帶領成立「國際化」姐妹學校平台,培養香港學生成為深具國際視野,尊重不同文化的新力軍。

文: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