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場,社會治安總算是定下來。然由亂入治,未必可以由治到興。在內優民生各項,到外求百川以振興經濟,可謂困難重重。雖然新冠疫情完結,得以恢復人物流通。但在社會活動頻繁,見到經濟復甦的同時,百物價格趨升,公共交通及各項設施價格同時加價,卻令到小市民在未嘗到甜頭前,先來三十大板,不可說是不苦。加上政府施政問題多多,急症室等死人,只是冰山一角,一等五至十小時的急症室,等不得死了,或是延醫失去最好診治時機,不知有多少人。簡約公屋的實用受到質疑,金錢是用了,卻未知能否解決公屋不足,編配延時所產生的問題,連帶運輸也是錯漏百出。總之除了國安治安外,都是荊棘滿途。在當前穩定的形勢下,特區政府仍解不開前人的結,是政府內部行政問題,還是找不住問題核心和發展關鍵,又或是重心定位未指向廣大市民呢?
不禁令人想起當年「三落三起」,推動國家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先生。他在改革開放初期遇到的困難,一定比現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多上百倍。在固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下,提出中國特式的社會主義,讓各層各方塊負責人放膽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去除一切政治障礙,以經濟科學創造共同富裕社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以人民生活幸福為施政目的。鄧先生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堅定地批判了「兩個凡是」,並用以提醒勉勵官員施政要實事求是。大家便可想而知鄧先生在推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困難和他的堅毅,施政是應該以市民生活為核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排除阻攔。
若以國家改革開放的成功要素論,以現在特區政府各部門的表現,似乎就是欠缺了這種在施政上「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改革開放初期引起爭論的「從實踐中檢驗真理」,在今天的香港仍未好好的理解,還在過去特區政府施政的畏首畏尾中掙扎,在紙上談兵中以利益計算得失,完全沒有在市民生活現實反應中得出結論,找出施政方向。特區政府雖然有兩制之利,亦不應受固有制度和態度所很制,形式主義終究不能滿足市民需要而得到支持,還是實事求是吧!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