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跟讀者們說聲新年快樂,新年期間筆者不慎中了流感,休息差不多一整周才正式可以重投工作。
近日焦點固然繼續在財政預算案中如何減赤一字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一改2024年11月「約1000億元」財赤的說話,改為「少於1000億元」。不過即使如此,相信800億至1000億元之間的財政赤字,也是本個財政年度必然要面對的事情。
近兩三個財政年度,坊間及政府均提出不同方法去減赤,而回看媒體及各派的討論時,不難發現很多時不少討論焦點都落在2元車津身上。現時政府預期2元車津若不作任何改變,支出將達70億元,而遠在將車津門檻降低至60歲前,每年關於2元車津的支出僅約十多幾億元。若然政府直接將車津門檻重新提高至65歲,則會為政府每年節省約50億元的財政支出。
若然有50億元的財政支出節省出來,以1000億元財政赤字來看,都佔去5%的比例。從管治角度,將一項近年才修改的政策定性為錯誤,重新回到改革前,也是相對簡單粗暴。

不過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否可以打得響呢?現時陳茂波已經表明,不會一下子將車津門檻重新改回65歲。即可扣除的50億元財政支出不會全然扣減,如果最後只能為財政支出減低20億元,政府及媒體焦點大廢周章去討論,會否顯得大題小作呢?
過去數年的討論,市民對於2元車津最大的觀感,不多不少都有種「長者乘車優惠會造成濫用,會造成重大財政負擔。」的感覺。這種態度一旦慢慢被種下來,當政府未來再討論任何長者福利時,這種「長者福利會加大財政負擔」的態度植根下來,未來政府欲推行長者福利時必然會有一定阻力,或者慢慢在民眾心中積累對長者們的怨恨。在人口老化趨勢持續的情況下,容易慢慢成為一種另類的社會對立,對香港社會的發展必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當社會用盡一齊方法,去妖魔化去敵視2元車律,為香港社會帶來一定潛在的負面因素後,原來只是為每年的財政支出降低20至30億元,在筆者角度而言又是有點得不償失。
筆者一直強調,香港現時的財政支出可以節省的空間其實不是太多,與其一直打開財政支出用放大鏡尋找支出去節省,倒不如一起尋找方法去開源。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享受高地價帶來的高賣地收入福利,亦一直無法建立新的收入,不論是擴闊稅基抑或增加稅務收入。

當社會一直去尋找財赤的「罪魁禍首」,針對公務員系統、針對高官及議員薪酬、針對這項福利那項福利,倒不如認真想方法為香港長遠未來打算一下,建立新的財政收入才是正道。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