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安教育理論基礎 文:鄧家豪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早前受香港中學校長會之邀,與一眾校長及教育工作者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及國家安全教育等議題交流,其後於社交媒體提出國安教育的三大目標:「讓學生認識國家安全法的存在」,「讓學生掌握法律的基本內容」和「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和尊重國家安全法」。

林定國明白校長及教育工作者沒有接受專業法律訓練,要清晰解釋法律條文不易,以上三大目標正反映國安教育的目標並非要學生生吞活剝條文法例,而是培養學生掌握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除了訂立國安教育的適切目標,各界應通力合作,為在港推行國安教育建立學術理論基礎,以疏理及發展本港的國安教育乃至國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體系。

理論支撐 穩步發展

「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獨特優勢和地位,其政經環境和文化格局自成一格,把其他地區推行國安教育的成功方法搬字過紙可能水土不服。除了複雜的大環境,具體在香港中小學乃至大專院校推行國安教育,都將面臨一如其他教育工作的挑戰。

國安教育在不同教育階段如何互相銜接?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國安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應如何調整?如何把國安教育的目標與現有課程或教育體系融會貫通,結合得宜?凡此種種,都指向要注重國安教育的理論研究。建立起完善的理論體系,將令實際工作事半功倍。理論支撐有力,骨幹強實,枝葉自然茂盛。

香港中小學推行較大自主權的「校本」模式,香港大專院校有高度學術自主權,不同體系推動國安教育各施各法。教育團體摸索如何推行國安教育,其積累的經驗及知識都非常寶貴,值得整理及消化。追蹤國安教育的成果及持續改善其內容及模式都有賴穩打穩紮的學術研究,有系統的研究有望協助當局集思廣益,推動更有效的國安教育。

建立理論 向國際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向來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在港匯聚一堂,其豐富而複雜的文化脈絡,一邊影響如何實踐,也同時影響國際對國安教育的觀點。香港推行有關教育的情況被國際關注,香港有必要以科學和客觀的方式呈現國安教育的內涵與效益。有條理地建構國安教育論述,繼而向社會及國際呈現香港國安教育的成果,影響深遠。以科學方法檢視及探討國安教育,將可向社會及國際呈現其真實面貌,掃除誤解。

「國安教育」、「國民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對香港既是重要課題,也是一種新挑戰。國安教育在港的發展,與國民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等一樣為國際注目,茲事體大。相關教育工作者、學者及部門應共同研究和探索屬於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的國安教育路,建立堅實的學術研究基礎,為有關工作立論奠基,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