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字智慧領悟陽明心學之精髓 文:黃燕英、張永贊

中國漢字具有6000多年的歷史,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又是我們語言交流的載體,而且許多漢字本身還可以溯源,可以追溯到一種基本的象形或象意,追溯到其原始的意象表達,或者是追溯到其所包含的原型意義。

每一個漢字都是經過古聖先賢創造而得來的,而這種創造,主要是一種心理和精神性的創造;漢字所包括與包容的天地萬象,總是以人為基點所看到的,包含了人對事物的概括與理解,包含了豐富的心理原型的意義。換個說法,就是蘊含著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義理,特別是佛、道、儒古聖先賢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

筆者通過學習陽明心學,並從漢字的智慧領悟了陽明先生絕地所悟之宇宙人生真理。明白之,可以使我們與陽明先生的智慧鏈接,真正明白陽明先生,並與聖人同頻,從而成為得道之聖人–內聖外王。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人,集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教育家于一身,融儒、釋、道三家心學思想於一體的「全能大儒」,其絕地所悟“萬物一體、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的心學思想,乃為宇宙人生真理!大根器之人聞即解脫,成大用器;賢能之輩,拙其皮毛,亦能揚湯止沸,稍安人事。粗俗凡庸,鮮有能解,更鮮踐行,乃至貶刺逆施。故,我們研究學習陽明心學必以陽明所悟之“萬物一體、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學思想這個宇宙人生真理為目標,一如陽明先生12歲立志做聖人,成為對國家、對民族乃至拯救地球人類的大用器。

“萬物一體、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的陽明心學的精華,是通過“四句教”來闡明其整個哲學思想的綱目,此綱目總的理論基礎是“萬物一體”。致良知之致就是達到的意思;良知就是最圓滿的聖人之知,致良知就是達到最圓滿的聖人知見。所以,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綱領,綱舉目張。

筆者今從“一”“體”“心”“理”四個漢字的造字智慧解密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

陽明先生把儒家內聖外王之綱領的《大學》歸結為“大人以萬物為一體之學”,提出“萬物一體”的理念。“萬物一體”,此“一”及阿拉伯數字的1,都是那麼乾脆利索,無多餘之筆,表萬物就是一體而非二體,更非多體。哲學認為萬物是對立的,多元的;但對立的萬物卻是統一的,萬物統在這個“一”裡。這個“萬物一體”,如果用佛家的《心經》來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物就是色,萬物當下即是一個空性,這就是色即是空,就是無量即一;無形無相的空體蘊含一切萬物之性,這就是空即是色,就是一即無量。那空如何顯色?隨緣顯現出萬物。這就是陽明先生所悟到的“萬物一體”的真實義,也就是說,“萬物一體”就是無量即一,一即無量。因為萬物都是一個本體(心)變現出來的,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萬物一體”理念徹底顛覆我們過去的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他就是他的認知。陽明先生絕地所悟的萬物一體,應用在他的一生中是實用的、輝煌的、從根解結的,讓人仰望的、榜樣的;他的為官之道,領兵打仗,為師之道處處體現同體大悲的理念和智慧。後人學習陽明心學之根本,明白萬物一體,知道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簡單起來,和諧起來,既成聖人之心,又能安邦定國和諧家園。

此“体” ,左“人”右“本”,寓意為,天地萬物本來就是一個本體,心外哪有其他人啊!就是一個人,心外無物啊!此正是體現陽明先生把儒家內聖外王之綱領的《大學》歸結為“大人以萬物為一體之學”,就是“萬物一體”的理念。本,本來如此,原來如此,天地萬物本來就是一體,就是一個人就是一個念而已啊!過去是一體,現在是一體,未來永遠還是一體,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就是唯一的真理,絕對真理。

現從漢字的造字智慧談談陽明心學之“心”字如何體現心學的智慧的。下面我們從致良知的四句教來解讀什麼是“心”: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心”,一個窩窩三個點。三個點解讀為:無善無噁心之體之心體,有善有惡意之動之意動,知善知惡是良知之良知;一個窩窩就是為善去惡是格物之格物。其理所表心體、意動、良知就是三位一體。 此三位一體,不是心體、意動、良知三個相加為一體,而是一體隨緣變現為三,任何一位都是三位,任何一位都是全體。在無形無相之心體有意動、良知之性;意動顯現為良知時無形無相之心體依然存在,並沒有離開,就是說一個心自在變化,怎樣變,變成什麼都是它自己。比如,拳頭代表心體,手掌代表萬物。在拳時看不見手掌,但手掌就在;拳頭變現為手掌時,見不到拳頭,但拳頭就在,顯時隱在,隱時顯在,顯隱同時,這與陽明先生的四句教是一致的。陽明先生認為,心之體是無善無惡的,無是無非、無長無短無對立的;佛家認為萬物出現之前就是一個空性,無形無相,但卻蘊含一切萬物的性具功德,一切有形有相皆依它存在;道家講為大道無形。為什麼是這樣?沒有原因,本來就是這樣,原來如此,在我們的精神沒有活動之前,一切萬物沒有出現之前就存在於無善無惡之心體,心體雖無形,但卻為一切形一切相所依所存。那好端端的寂然的心體為什麼會現出有善有惡呢?就是我們的意念在起作用。意就是我們的思想、精神,意識。所謂言為心聲,行為心使,身為心役。此心指的是你的念頭,動什麼念頭,就現什麼語言和行為,一切都是由我們本自具足的無形悟相的心體,隨著我們自己的意念造作出來的,都是自心取自心。明白這個道理就叫“知善知惡是良知”。懂得了良知,怎麼致良知呢?一個窩窩把三個點圓融起來,就是為善去惡是格物,通過把凡夫的習氣轉化為聖人的習氣,不斷圓滿自己。

致良知是陽明先生心學的精華,“隨處體認天理”為同時代的湛甘泉心學之精華,兩者都強調“事上磨煉”,曆事練心,知行合一。所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說,沒有哪一時,哪一處,哪一人,哪一事,哪一物不是你的心的顯現啊!都是自己啊!所以“心”字,一個窩窩三個點,其文字智慧,就是三位一體的,一個窩窩就是通過悟後進修,為善去惡格物去圓滿自己,知行合一。悟的是這個心,悟後的修還是這個心,從心上修,這就是萬物一體的真實義,這就是陽明先生絕地所悟之道。

陽明先生認為,心即理。現從“理”的文字智慧解讀陽明心學的法理。“理”所體現的是陽明心學的修行下手之處。左“王”右“里”是指我們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萬物的智慧德能,是本覺本能本明,無需外求,若能時時事事處處往心裡去觀照,不受外塵所左右,惟精惟一,自性智慧大開,隨心所用。一如六祖慧能大師雖一字不識,卻在開啟自性智慧後,有如找到泉水洞,智慧之泉湧現不斷;亦如陽明先生絕地所悟之萬物一體成就了一代聖人;亦如釋迦牟尼佛所證悟之如來藏而成就圓滿佛果,此為內聖;內聖而外王,王,一國之王萬人之上,表自在,教化眾生自性流露,觀機逗教,處處自在。故,修行的次第必須是先學聖佛根本之教往內心觀致開悟,悟後還要進修,在教化大眾和生活之中不斷圓滿自己,成就圓滿的聖果。

我們明白了此四字法理,聞即解脫,與陽明先生同一慈力,同頻共振,對萬物同體大悲之心悠然而生,此為內聖;既然明白萬物一體,自己已經覺醒了,面對同體的一切,不可能坐視不理,傳播聖人心學變成理所當然了,與世界各國萬事萬物同一悲仰,成大用器,為實現世界和平奔走呼號,傳揚心學思想之真理,此為外王;自然就能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一致,自然愛護地球這個同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更不會出現戰爭!

所以,萬物一體並非宣傳口號,說說而已,其實為宇宙人生的真理–天地萬物為一本體。故,害人即為害己,助人即為助己。如果全世界都學懂“萬物一體”,從此人類過去錯誤的二元對立知見轉變為“萬物一體”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絕對真理,誰還敢貪污?誰還敢發動侵略戰爭?是不是就可以解決人類一切問題,釜底抽薪?馬上止貪促和,世界和平的千年難題是不是迎刃而解?

佛家的《楞嚴經》講,發明便解脫。意思是,深明“萬物一體”此理,當下從自己固有的錯誤知見解脫出來了,達到圓滿的聖人知見。知見雖然圓滿,但固有的習氣還在,怎麼辦?陽明先生說“為善去惡是格物”,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思想、言語、造作要符合天理,符合良知,熟處轉生,生處轉熟,把過去最為熟悉的只為己之私轉變為生疏的天下為公的思想,在實踐中用真心做事,知行合一,為善去惡,在處事待人中變得更純粹,更真誠,對一切萬物肩負起擔當的責任,從而達到圓滿聖人的境界。

“萬物一體、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彙聚了中國心學文化的精髓,昭示著一個古老民族千萬年的智慧,它是一切萬物本有本能的智慧,懂了,當下妙用;不懂,智慧在睡大覺,眾物迷惑顛倒,受苦受累。

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聖賢之教,當務之急。弘聖賢之教,當務之須。願有志者攜手共進,让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文:黃燕英(左)

廣東佛山人,1967年出生於高明,現任西樵山(世界心學)研究聯合會 研究員

文:張永贊(右)

廣東南海西樵人,1972年出生於南海,現任西樵山(世界心學)研究聯合會 副會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