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談芯片話題。
美國《華盛頓郵報》於9月2 日報道了華爲mate60 ,標題稱:「(華爲)新款手機引發擔憂,中國已找到繞過美國技術限制的方法」(New phone sparks worry China has found a way around U.S. tech limits)。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新款智能手機 Mate 60 Pro 代表了中國技術能力的一個新的高水平標誌,其內置的先進芯片是在中國設計和製造的,儘管美國嚴格的出口管制意在阻止中國實現這一技術飛躍。」
二、「美國的制裁旨在通過切斷中國購買或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來減緩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進展。而中國國産7納米芯片的發布表明,這種情况(阻礙中國科技進步)並沒有發生。」
我看了多份歐美報章,發現他們非常清楚打壓中國半導體産業作用不大,他們也清楚自己的制裁會逼出了對手的真功夫,但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辦法,美國目前制裁和封鎖,只是一種拖延戰術,能阻止多少算多少。
我找了公開資料,大約查到中國芯片的發展軌跡:
根據 Insights的拆芯報告,中芯國際自2021年7月以來一直在生産7納米芯片,供應給比特幣礦機 。不過,這個7納米應帶有美國技術。
如果是「去美國」技術的,據龍芯胡偉武教授今年上半年公開演講,說國産14納米已穩定量産,7納米已研發成功,所以達到7納米量産肯定沒問題,而且大概率是今年下半年就會量産。這就是華為Mate 60 pro的芯片,即華爲用了去美國技術,但不是100%純中國技術。
又按照魅族科技副總裁、魅藍總裁李楠的說法,從今年3月開始算一年內,中國就能完全造出去美化的7納米生産綫,兩三年(2025年左右)內就可由(去美化)DUV光刻機造出5納米芯片,但DUV造5納米已是極限,再往更高制程還是得靠國産的EUV光刻機。
如果是純國産的,從長江存儲的公告來看,28納米確實已全産綫可用,而14納米大概在驗證中了,但7納米還有不少問題,所以真正的純國産難度極大。今年4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前黨組書記白春禮前往「長春光機所」進行調研,先後參觀了「高通量基因測序儀」、「EUV光源樣機」、「02專項」等科技創新成果及研究進展,並就相關技術問題與科技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白春禮參觀了EUV光源工程樣機,已證明EUV光刻機的三大件中國已經全部突破了,但良率上升保守估計要2年時間調整。
我可以大膽下結論:2025年就會有國産EUV光刻機開始大規模生産芯片,將是中國全面反攻時刻!
我有一個朋友圈,由一群關心中國產業升級朋友組成,我們會不斷分享訊息,討論觀點,過去三年,我成了最樂觀的一員,朋友們認為我是樂觀得天真,卻不知這樂觀是建基於對歷史的了解,許多人喜歡從細節的技術層面上分析中美之間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但中美博弈這種複雜問題,看太多細節反而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房産多少泡沫、銀行多少壞賬、總統是不是一把年紀,赤字如何……這些都不能作爲一個超大型組織走向的唯一指標。我主要建基於兩點:
一)美國並不了解中國,他們總是不自覺地以爲中國是另一個蘇聯,總是覺得只要打其「新冷戰」就能讓中國解體。也正是因爲這種刻舟求劍式的錯誤認知,相比於發展自身科技,取得更大進步,美國更愛圍堵,制裁和隔離。
二)中國普通人的精神。以中美爲例,哪國的人民更勤奮、更願意犠牲,更希望發展,決定了中美博弈的勝負。在科技沒有代差的情况下,勝負就取決於勤勞,華爲跟蘋果的區別是什麽?我認識很多人在華爲和蘋果,華爲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是日常;蘋果是悠哉悠哉,我們已忘了上款蘋果手機型號有何技術突破。表面上看起來,中美博弈,中國是守方,美國是攻方。實際上恰恰相反,在科技發展上,中國才是攻方,美國才是守方。防守才需要築起城牆,進攻則只需帶上武器乾糧。中美之間,誰在挖深溝,誰在築城牆?
因此,大趨勢是中國震蕩向上,美國震蕩向下,這個大的趨勢會是未來十幾年的主軸。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