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攸關,非強制不可! 文:黃宇翰

香港的防疫措施一直不見明顯成效,「自願」是罪魁禍首,官員沒勇氣承擔就是原兇!香港多年的自願性計劃多不勝數,如自願醫保計劃、戶外燈光約章、校園自願驗毒計劃等,這些計劃成效如何?自願醫保計劃首年保單52萬張,參加人數不足人口的一成,而且當中只有10.2萬張為新投保;戶外燈光約章只有一群本來就沒有安裝大型戶外燈具的機構參與,2018年光污染投訴數字比2016年飆升了42%;校園自願驗毒計劃錢白花了,但沒找出一個吸毒的學生……這些計劃不涉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是否自願參與問題倒是不大,最多是白花了納稅人的金錢給高官和公務員交了沒有成效的功課;但防疫防疫與性命攸關,豈可只按個人意願隨意選擇?

香港政府近年來提出不少政策建議,都因為社會一些不合理的反對聲音而修改成「四不像」,政策被左削右刨下變的效果全無,但官員卻認為政策的出台就是做了事交了功課,反正結果如何「鐵飯碗」也是不會摔破的。這些年來,可曾有公務員因政策失誤辦事不力而丟飯碗?大家都清楚公務員的文化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當應對新事物多會沿用舊有的方法,循規蹈矩不犯錯便是最穩妥的。面對新冠疫情的未知情況,推出任何新措施都會有風險,遇上反對聲音便是「一縮再縮」的好機會,限聚令、全民檢測、隔離安排等都改得一塌糊塗,現時香港每天差不多近百宗的感染個案,社區疫情爆發有哪些官員及公務員負上了責任?

反對派總辭立法會後,政府推行強而有力措施的阻力理應不再存在,但抗疫的安排有明顯的改善嗎?葵盛西邨同座同層12宗確診,竟然沒有即時進行強制檢測及隔離,居民聞風四處逃難避疫,社區面臨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哪些所謂專家的意見有何參考價值?正常人都清楚這班專家多次前言不對後語,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但官員們三番四次引用這些專家的觀點來作為一再推遲實行有效措施的藉口。疫情爆發至今接近一年,特首在記者會仍說因為修訂法例需時而導致不少措施未能實施,這段日子一班官員究竟在做甚麼?難道在望天打掛盼疫情自然消失?最令人氣憤的是疫情下這些公務員率先在家辦工,一班為生計奔波的打工仔女卻無法得到政府部門的服務,由一群不愁「糧支」的公務員為一般市民制定防疫抗疫措施,怎可能不慢幾拍導致多次延誤控制疫情的時機?

香港不少行業已因為疫情多次停業,限聚令多次放寬導致疫情反反覆覆,每次收緊限聚令都有一批業界人士反對相關安排,結果就是很多店舖都不能正常營業入不敷支,難道政府可以持續推出保就業計劃支援各行各業嗎?長痛不如短痛,在現時疫情爆發每天確診個案過百的情況下,特首及高官們應當機立斷,帶領養尊處優多年的公務員隊伍果斷實施強硬而有效的防疫措施!聖誕及新年假期在即,政府借機推行禁足對社會的影響會較少,更可同時派員上門進行檢測採樣,不用再搞甚麼個別群組強制檢測帶來混亂。不少行業經歷近一年的疫情已經半死不活,甚至正式壽終正寢,一次過的禁足安排肯定比隔靴搔癢的限聚令來得有效及徹底,個案「清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麗晶花園疫廈需要撤離居民,遇上不合作的「刁民」竟然出動談判專家而不是即時檢控及強行挾走,如多幾個「刁民」還能有效執行防疫措施嗎?相關情況在內地發生的話,一早已經整個屋苑封鎖了,香港政府連封一座大廈的勇氣也沒有,害怕被隔離的居民靜悄悄的搬離住處,後果真的不堪設想。政府於12月9日刊憲五個群組需於12月14日前完成強制檢測,官員讓這些高風險人士在社區隨意走動三數天是甚麼邏輯?民望對我們的特首已不再重要,反對派的抹黑根本無關痛癢,請特首及行會成員肩負上防疫抗疫的重責,市民的生命攸關,豈能夠因一班弱智的反對聲音而放棄採取果斷的抗疫措施,所有的自願性措施已證實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禁足加全民檢測是唯一可行手段,非強制性的全民抗疫措施明顯於事無補,難道我們要等待到全民接種疫苗才能見到曙光?

文:黃宇翰

非黃不藍的公民力量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