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與「一國兩制」

今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設立國家憲法日的第七年,也是香港特區第四次開展活動,紀念國家憲法日。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也是「一國兩制」的根與本,是《基本法》的淵源,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了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我國憲法是隨著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不斷將國家建設和改革的成功經驗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回顧憲法的每一次修訂,不僅是我們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同時都為香港創造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制定,背景是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國家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82年制定憲法時就將這一條寫入。改革開放直接令香港成為聯通祖國内地與世界的橋梁和窗口,香港在幫助祖國經濟騰飛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輝煌。接下來1993年修憲,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進憲法,經濟市場化改革提速;1999年修憲,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這些規定都為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賦予憲法上的保障,也是香港得以進一步參與國家建設,幫助國家走向世界、世界進入中國的重要難得機遇。

1982年的修憲孕育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當年憲法加上了第三十一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這就是訂立香港《基本法》的基礎。而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旅程上,一直不是旁觀者,而是持份者、得益者,當1997年我們回歸祖國時,在通過《基本法》授權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下,更使香港特別行政區含着銀匙羮出世。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中央授權下「高度自治」,實行普通法法制,經濟條件優厚。憑着這些條件,香港一直是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連接的一個重要樞紐。

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央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内地同香港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18年修憲,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思想地位,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力量。此次修憲體現了憲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新時代在憲法統領下,香港尋求新突破的又一重大機遇。尤其是近年來,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所受衝擊最為直接和嚴峻。中央適時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香港未來除了繼續完善雙向開放,擔當祖國與世界的窗口和橋梁外,更重要的是以堅定的信心、堅强的意志,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區的憲制基礎,而法理上說作為中國公民的香港居民同樣應該履行中國公民的義務。雖然在《基本法》並沒有作出特別的規定,但憲法第52條,規定中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以及憲法第54條,規定中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憲法和《基本法》在居民權利和義務上的規定,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要求。其中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是體現「一國」原則所必具。香港居民享有了《基本法》規定的,可以例外於憲法的權利,這是「兩制」的直接、集中體現,但對於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從來都是「一國」的要求,香港居民不能成為例外。

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一國兩制」實踐不會一帆風順。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不能偏廢。進入新時代,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將是香港參與融入國家進步和跨入新時代的重大機遇,不容錯失。

譚惠珠

GBM,GBS,CBE,JP 全國人大常委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46276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