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小犬」襲港兩日,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在九號風球之下,暫停服務,令一部分市民和旅客滯留車站和機場,引發社會討論。尤其是媒體在機場的採訪中,一名外國遊客排了4 小時而等不到的士,揶揄這是香港的「歡迎禮」,一些人認為這次應對風災的安排,對香港旅遊形象造成災難性影響,更有人認為應該全面檢討及改變香港應對颱風的機制。
在極端天氣之下,所有人應該盡可能地停留在安全的地方,避免搭乘交通工具,而公共交通服務必須暫時停頓,以保障安全,這是全世界通用的應對災難的正確做法。香港是颱風多發地區,經過百多年應對颱風的實戰,香港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機制,在颱風等極端天氣下,可以盡最大可能保障市民的安全。
香港應對颱風和極端天氣的應對機制,是香港多年經驗的總結,行之有效,其中有許多值得其他城市借鑑的經驗和做法,是香港其中一項值得驕傲的成就。時代在變,天氣也在變,這套機制也仍需要因應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但絕不能輕易地要求全面放棄。
「小犬」過後,社會上有不少人站出來,批評政府、機場管理局及港鐵、巴士公司的應對失當,其中也包括幾位立法會議員,更有人批評機場的情況,對香港旅遊形象造成災難性影響,損害了香港的文明程度云云。
筆者認為,對公共事務的批評,應理性客觀。在惡劣天氣之下,機場過萬名旅客滯留,這是不得已的情況。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遇到極端惡劣的天氣狀況,導致旅客滯留機場,也是常有發生的事情,但很少有哪個城市,會要求當地政府在惡劣天氣之下,要不顧旅客安全,安排旅客在惡劣天氣下離開機場。
颱風「小犬」襲擊香港為時兩日,但掛九號風球的時間,其實只有短短幾個小時,旅客即使需被迫停在機場等候,也不過幾個小時,雖有不便,但仍然在大多數人都可以忍耐的範圍內。而且,在風災中,機場本身就是最佳的安全避難所,旅客停留在機場內,也有充足的保障,是應對風災最佳的選擇。
一些立法會議員提出,政府及機管局應該立即聯繫附近酒店,安排穿梭巴士接送旅客前往休息,這種說法是否經過仔細地思考?即使機管局有很高的行政效率,做完這一系列的聯絡,再逐一安排乘客入住酒店,是否也需要數小時?試問世界上有哪個城市會這樣做?而這樣做又是否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
一部分旅客急於離開機場,需乘搭的士,而在颱風期間,的士的服務未能像正常情況那樣,這種狀況雖然會為一部分人帶來不便,但難道不是正常的情況嗎?要求的士業不顧自身和乘客生命安全,在惡劣的極端天氣下提供服務,這才是不正當的要求。
少數旅客等候的士時間過久,心情欠佳、情緒不穩,講出幾句過火的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情況,但並不能代表整體的情況。相信絕大多數來港旅遊的遊客,對於惡劣天氣下的特殊交通安排,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只因一位乘客的不滿意,就認為對香港旅遊形象造成災難性的影響,這樣的說法,似乎也過於武斷。
以筆者的觀察,香港在應對颱風「小犬」的整個過程,處理得當,並不比其他任何城市遜色。颱風期間,保障絕大多數市民和乘客安全。九號風球過後,即使已到午夜時間,公共交通服務能快速恢復,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滯留在機場的旅客安全地疏散,只論這一點,已非多數城市可以做到。香港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而不是對旅遊形象造成災難性影響。
風災期間,正確的做法就是留在安全地方,以保障安全為最重要的考慮,停止公共交通服務也是必要及正確的做法。相反,要求風災期間仍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甚至要求政府提供特殊交通安排,將原本留在安全機場、車站內的人員,移送至不安全的颱風之中,才是極其錯誤的觀點。
香港應對颱風災難的經驗豐富,措施安全有效,值得稱讚,並且因該全面保留下來。當然,時代在變,氣候在變,香港仍須不斷因應各種變化,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應對災害的水平,但並不是要放棄原有正確的做法,而遷就少數偏激的批評言論。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