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從青年創業看澳門的機遇與責任 文:李煥江、丁煌

澳門博彩業面對區內鄰近地區新興博彩中心崛起的挑戰,壓力與日俱增,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更令人關切的是,博彩產業所造成的「排擠效應」,導致其他非博彩產業難以吸納優秀人才及拓展業務項目,形成結構性失衡,亦令本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蒙上陰影。在此轉型的關鍵時期,澳門必須徹底改變長期以來的依賴慣性,以創新思維和主動出擊之姿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這不僅是實現經濟長遠穩健發展的正確出路,更是澳門在新時代競爭中贏得主動的必然選擇。特區政府大力發展橫琴及扶持本地創業者,即反映了推動經濟多元化已成當局施政重點之一。

長期以來,博彩業的高收益使得澳門部分個人和企業形成了依賴心理,習慣於在博彩產業鏈上被動等待機會,而欠缺主動開拓新興領域。這種守舊心態,如同無形的鎖鏈,不僅限制著澳門在經濟適度多元、社會創新發展等領域的突破步伐,更削弱了本澳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習慣原有經營模式,忽視了自身創新能力的培育和市場適應性的提升。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便會受到強烈衝擊,凸顯了轉變思維模式,擁抱革新觀念的迫切性。

基於此,我們主張,企業在推動經濟多元化方面的努力,與特區政府適當減少對博彩依賴的努力同樣關鍵,甚至更為迫切。本地青年創業者與中小企業應積極承擔角色,破除安逸思想,以主動進取的姿態成為推動產業轉型與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澳門數字產業研究院院長兼澳門直播協會常務副會長傅騰龍先生,就是一個優秀的例子。傅先生自2019年大灣區啟動以來便毅然赴內地創業,憑著對電子商務產業的信心,積極探索新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機遇。透過其所主持的培訓計劃,傅先生已協助逾350間中小企轉型,並為本地近4000名青年提供數碼營銷及直播培訓。這正體現了敢於開拓、善用優勢發展創新業務的積極實踐。傅先生的成功經驗顯示,通過專業培訓掌握電商技能,結合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環境,青年創業者完全可以在線上貿易領域開創新天地,既成就個人事業,又為本澳經濟轉型貢獻力量。僅於2023年,傅先生所領導的協會已協助澳門商戶創下逾1600萬美元的商品銷售額(資料來源:macaubusiness.com 2024年12月10日,《一位澳門青年的創業之路》)。

其他優秀的青年榜樣例子也很多:黃茵女士致力於推動中醫藥文化在本地的普及;陳雅莉女士則透過創立壹世影視製作一人有限公司,近年來積極促進澳門電影產業的發展;另有冷家燦與陳天嵐等青年才俊,亦於2024年8月被《澳門郵報》評選為「大灣區傑出青年創業者」。這些青年創業者主動挖掘澳門獨特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具有本土特色項目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正是敢於創新、深挖本土文化資源的巨大潛力。這些成功案例啟發我們:企業應當加強技術研發投入,深度發掘澳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將傳統特色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打造具有澳門標識的創新產品。

上述人士對《2024—2028年經濟多元發展計劃》和特區施政的積極回應,亦實踐了習近平主席於2024年12月提出的「四點希望」: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著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著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著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其中,對橫琴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反映了經濟多元化在現屆政府施政藍圖中的戰略地位。據統計,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已匯聚超過五萬六千家商事實體及逾萬家科技企業,成為澳門經濟轉型的重要支點。

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與葡語國家經貿的拓展,首年已計劃率團出訪葡萄牙,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亦於近期指出,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重要橋樑角色不容忽視。他重申,特區將善用聯繫平台優勢,重點推動科技產業發展,以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中國日報》,2025年6月27日)。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留學生在葡國的角色亦愈顯重要,可成為促進中葡民間交流的生力軍。

推動觀念革新,需要澳門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從多個維度進行突破。對於個體而言,澳門居民應培養前瞻性思維,突破固有的職業框架,努力掌握數字經濟、文化創意、中醫藥產業等新興領域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優勢。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更要摒棄被動等待心態,積極主動求變,加大在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全力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市場的合作,拓展業務領域。同時,企業應積極尋求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深度合作,將澳門的橋樑優勢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機會

事實上,私營部門因具備效率、靈活及競爭導向的優勢,其參與對經濟多元尤為關鍵。惟不可否認,民間企業面對資金成本偏高的問題,亦可能導致投資不足(可查閱 Columbia Law School’s Blue Sky Blog)。為此,特區政府推出了「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為本地有志創業但資金有限的青年提供無息貸款,注入實質支持。此舉充分體現澳門為青年鋪路的施政理念,並進一步強化本地青年應把握時機、勇於走出「舒適圈」的社會共識。

更重要的是,身處轉型關鍵時刻的本地青年,應自覺承擔起引領澳門邁向可持續經濟多元發展的時代使命。他們應少問「澳門能為我做甚麼」,多問「我能為澳門與祖國貢獻甚麼」,樹立進取奉獻的人生觀念,以促進國家與地區的繁榮進步為己任。年輕一代應擺脫對博彩業單一就業路徑的依賴,積極拓寬職業視野,通過持續學習提升專業技能,這既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優化澳門人才結構、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從國家戰略層面看,橫琴的發展亦將促進澳門與大灣區的深度融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將有助澳門按照正確的國策路徑,邁向可預見的光明未來。

正如歷史經驗所示,困難時期亦是凝聚共識、砥礪前行的契機。本澳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改變惰性思維,革新發展理念刻不容緩。在此轉型關鍵時刻,我們應該堅定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在經濟和民生方面的施政決策。面對轉型中的艱難挑戰,澳門居民應團結起來,全心全意支持經濟多元化發展,以創新思維、團結精神,共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如果說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那麼澳門的企業家們不應在遇到困難時失去信心,而應以勇敢創新的經營模式,積極應對因經濟轉型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社會應告別因循守舊,在科技與經濟變革中,勇敢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打破局限。唯有個人、企業和政府共同行動起來,攜手並進迎接挑戰,澳門才能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為澳門書寫嶄新篇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繁榮與進步。

文:李煥江(上圖左)

澳門法學協進會會長
「中國夢智庫」高級顧問

文: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委任),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東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義務法律顧問,香港上海浦東聯會常務理事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