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高球場用地爭議,隨着哥球會提呈司法覆核,質疑環評報告多處出錯,亦沒有公眾諮詢,被高院裁定球會勝訴之後,又再惹來輿論關注。事後,部分所謂建制派又再跳出來,建議政府停止建屋計劃,指政府未來北部都會區落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 000至926 000個,毋須再在高球場附近興建公屋,又指爭議背後隱藏着所謂貧富矛盾的敏感神經,指各階層之間應該團結一致,而不是在細微的土地上做所謂的無謂爭鬥云云。
這類不斷強調高球場使用價值的文章,本身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政府並沒把整個粉嶺高球場收回,而是只把原有170公頃中的32公頃「舊場」用地收回,並且只打算將當中的9.5公頃用作興建房屋,有18個洞的新場、18個洞的伊甸場,以及32條球道的練習場,並未受收地的丁點影響,而上述32公頃「舊場」用地已經收回,部分用地改作公園用途,並已於今年9月4日啟用,旁邊的高球場未有因此而停運。
可以說,政府在已收回的高球場部分用地建屋,不影響高球場本身的運作,亦不影響香港所謂的高球運動發展,反而是某些掮客不斷製造偽對立。若說今次建屋爭議背後真的隱藏着所謂的貧富矛盾,問題決非源自支持政府建屋計劃的一方,而是有人或其背後的既得利益集團,本身有着厭貧情緒,不能接受過去港英特權階級所興建的高球場旁邊,興建一個草根階層所使用的公共屋邨,於是千方百計地動用輿論和法律工具,阻撓計劃的實施。
如此自己厭貧,卻倒過來指責對方仇富的言論,反而才有激起香港特區不同階層之間產生恨意的嫌疑。高球會繳給政府的租金極度廉價,曾有報道指年租不過1000港幣,會籍售價卻只有權貴才買得起,而建屋用地只佔高球場現存用地的6.89% (9.5/170-32),但球會不但有財力發起司法挑戰,還有能力慫使多名建制中人,包括:兩名行會成員、幾名立法會議員,近日還有「南賴北姚」中的北姚為其站台,究竟是誰才是在破壞各階層的團結?
事實上,用地爭議發展到這一步,政府若在此時推倒建屋計劃,才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患。首先,時不依原計劃建屋,影不影響未來公屋或房屋供應,根本不是問題重點,重點在於土地政策主導權,是否在政府手上,乃至是否由行政主導。若果說政府的建屋或土地發展計劃,一有本地勢力或利益集團阻攔,便去妥協推倒的話,政府能保證未來的其他發展計劃,不會重蹈覆轍乎?如此一來,土地政策的主導權,究竟是誰說了算?
其次是推倒計劃的象徵意義,打破利益固化藩籬,乃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向港府領導班子提出的要求,某程度上亦是香港進行改革的目標。是次高球場部份用地建屋計劃,竟有如此多的建制中人,甚至本應是高層蹦出來,充當高球會的保護傘,捍衛着一個港英特權階級在過去建立的高球場,是否企硬搞下去,已變成了現屆政府敢否觸動既得利益奶酪的象徵。若政府在此時刻跪低,老百姓看在眼裡,損害的便不會只是管治威信,而是坐實了反對派乃至境外勢力對於中央完善選制的批評,留下新選制造成「官商勾結」的話柄。
是否堅持建屋計劃,還涉及政策延續性的問題。政府一換班子,上屆政策便被扳倒,可不只是單純地影響政府的管治威信和社會長遠發展,對於本屆領導班子而言,還有機會影響其政治生命。假如有山頭發現,原來上任領導的計劃是可靠發功扳倒時,現屆政府未來的政策,乃至響應中央呼籲推動改革,若再觸動到誰的奶酪,便不能保證有人覺得扳不動政策,便不如扳倒人,以求將來能換一個「自己人」上去,把現屆班子有意推行的政策推倒重來。
由是觀之,粉嶺高球場用地爭議,發展到這一步,早已不是所謂貧富矛盾的問題,而是中央根據《基本法》第7條,將本屬國家所有的特區土地管理權下放給港府之後,土地政策主導權是否能被本地勢力隨意左右的問題;是一個港英時代權貴興建的私人會所,何以有在當今體制內仍有龐大保護傘的問題;是特區政策延續性、現屆政府管治威信、形象乃至其政治生命,是否可被本地既得利益勢力左右的問題,是中央強調的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是否被當作耳邊風的問題。港府今日假若跪低,實在後患無窮也!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