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情與義(2) 文:香港牛

政治的元素有情有義。 “情”這個字包含意廣濶,可以是情感的情,其中有私情与公情,也可以是由情感引申出來的情緒,各種人情事理因由所形成的情況。而“義”其實也源於“情”,是私情與公情的一個取捨綫。“義”就是為了公情而捨棄私情的決定心。 我要在此說明我的看法,是因為以後所寫的是以此為基礎。

古中國政治的情,往往以“仁愛”為主要表狀,忽畧了情感,情緒,情況對行為的暗反應。 孔子對“仁”的說話有多不勝數,可以出專刊來說,而孔子對」義”的形容就相對地少很多,甚至意思也不盡同。我且找幾段孔子的說話來比較。以見孔子對“義”的含意進化有多少不同演譯。

論話中有“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思就是說“君子處理天下間事情,不會刻意迎合他人,也不會刻意反對他人,以公正(義)的態度來處理。 我相信這也是其他對此句的理解,這個“義”字是公正的意思。

而在小戴禮記中,卻有一句~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 看,這個“義”是與“制”掛勾的。 會否有點摸不著頭腦??經過多番推敲,我的解讀是如此:“仁愛者的行為,是天下人的模範;正義者的行為,是天下間執行法制者所需;能實施仁義的人,是天下的大利。

不過,還有這段涉及仁,智,義的形容。 我們且在看完後,才試試了解這些“義”字的意思。 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 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強仁。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義也。 厚於仁者薄於義,親而不尊;厚於義者薄於仁,尊而不親。 道有至,義有考。 義道有霸,考道以為無失。”

呵!呵! 這一小段文字,涉及何止“仁,智,義”,還有“道”與及“尊,親”問題,整段的解讀日後再細談。 因為其實這段孔子說話是要連合論語中講及“仁者安仁,智者利仁”那幾句,結合“文”,“質”那幾段來理解孔子的教義 。 而上段我想讀者注意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而‘道已被引申成為是義的行為’, “左右”,這是指秤之左右,所以才有下兩句‘厚(重)於仁者薄( 輕)于義’,厚(重)於義者薄(輕)于仁’做成尊親不同的後果。 這幾句反映了政治行為中一件很重要的癥結, 是意味著重人情便失公正,重公正則失人情。 政治的成敗,是成也在情,敗也在情。 一個要政治人拿捏得很準確的問題。

但“義”之含意變化尚未完,要再看下列幾段孔子的說話。。。。。,下回分解。

文:香港牛

一個自幼不信神靈,大半生為口奔馳的香港人,眼見青年人思維被毒害,故立願發揚好文化。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