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到內戰這段歴史,開始了兩岸四地各自形成不同法治制度。一八四二年香港被英國強行佔據後,英國政府在香港實施殖民政策,實行與其本土相類似的議會政治及普通法法系,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地區,實行類似行政、立法、司法獨立的政治運作體系。在官方語言和教育政策上均以英語為主,建立以精英華人管治地方華人的格局,並藉以加強英國對香港的影響。今日香港的反對派、當年受英式培育的政務人員、多年深植在香港的西方宗教派,以及曾受當年英式教育的人士,他們至今仍以英語系西方文化為傲,香港政府內仍有人以能書寫出色英語為優越。可見當日英治之影響深遠巨大,亦做成香港全面回歸國家的絆腳石。
香港在英國殖民地式管治下,逐步形成具有英國法律特點的法律制度。由英國的議會立法,逐漸被本地立法所替代,而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少數適用本地華人的習慣法等,構成香港法律體系的主要部分。當年英國以精英華人制華的政策,亦形成了今日的所謂上流與普通市民的兩個層面,當年是上流看芭蕾舞,地方看粵劇大戲。雖然如此,因香港以華人為主,並以華人文化為主線,現在國家的設計下,發展出「中國香港特式的資本主義」。
澳門於一八二二年被葡萄牙强行納入葡國領土,宣稱澳門為葡國的海外領地,並在澳門實行葡殖民帝國的法律,全面將葡國的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商法典以及其他法律延伸適用於澳門, 同時也開始為澳門制定法律。因此以民法系統的葡國法律為主體的法律制度在澳門逐漸形成。情況與當時香港相若。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執政黨。中國國民黨軍政人員則退據台灣,以《中華民國憲法》作為統治權力的法律依據,實行以國父孫中山先生主張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總統為行政最高主導,開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獨立的政治格局。其所行的法律系統亦屬民法系統。多年來台灣政治體制不斷發展,特別是本土化政策的走向,並加以兩岸長期分隔,在政治形態上各自發展,使兩岸的法律制度加深距離。但基本上台灣是個以華人為主流,並以中國文化為主線的資本主義社會。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初期全面廢除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法律, 並引進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法制模式。以共產黨為最高領導集團,實行國務院總理國家行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立法議會,主張以全國人民治國。多年來中國經過多次政治運動,法制難以完善。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先生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並重建法制。在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之同時,法制建設也達到一定規模。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先生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提到民主與法制,講話的內容後來寫進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
「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自始中國在改革開放道路上,將社會主義法制觀明確化,恢復了一九五四年憲法中關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等原則,再一次肯定了人民的公民權利。一九九一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份關於人權問題的白皮書,指出中國希望能逐步實現人權這個理想,並對人權的肯定。至二零零四年,「人權」這個詞語就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最近,在國家政策上更推行以人為本的觀念,將物化的理論,改進成人化的政治思想。雖然多年來在內地的政治動盪,對中國人的思想和文化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中國傳统家庭倫理觀念依然未受到根本動搖,傳統父慈子孝的重要性仍然堅守不滅。
從以上觀之,四地法制之不同,未損中國五千年文化之傳承。中國土地之廣,人口之多,當然會產生地方色彩。然而中國人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倫理觀念,依然分毫未損。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