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樓市得天下? 文:朱庭萱

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在2月28號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出爐,重點措施包括再加煙草稅、寬減薪俸稅、發行債券、賣地計劃、打造香港品牌、支援中小企等。而當中重點,當然是樓市全面撤銷辣招。

當中包括買家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現在撤辣,舉例以一個境外人士買一千萬的樓,原本要額外多交三百多萬稅,現在交30多萬便可以,情況的確非常吸引。所以公布後這兩天,樓市也即時升回6%。

而金管局調整物業按揭成數上限,價值三千萬元或以下的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調整至七成;價值3500萬元或以上的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調整至六成。

但是因為這樣,大家便有意欲、甚至能力入市嗎?

本港樓價於過去十五年(2004至2019年)間急升接近四倍,自置居所比率卻下跌至51.2%,仍遠低於富裕經濟體系的60%水平。

預算案一出,很多中產市民和富裕階層即時怨聲載道。紛紛說預算案是拿他們「開刀」!對富裕階層;級級上的加收利得稅,等於劫富濟貧。至於中產人士;亦一樣是「百無」階層,已經沒有能力上車買樓、又沒有資格去拿政府資助,繼續靠自己「捱騾仔」。中產人士在香港,一向都是稅又要交足,但獲得最少福利的一群,所以香港近年也流失很多中產人士,政府應該多為中產人士著想一下。

而短線樓市的反彈,又是否可以持續?那要看經濟前景是否得到改善,和外資會否回流香港。雖然香港人口回升,可是中產流失情況仍然持續,同時流入人口的置業意欲不大,所以香港樓市短期回升的動力,就只能靠稅項減少這個因素。

若要持續上升,則需要靠資金大舉回流香港才可。但單看預算案的藍圖,真的看不到有甚麼刺激經濟方案可以令香港經濟在未來五年內可平均增長3%或以上。故此現在要觀望的,還是內地兩會召開期間,有沒有一些可以令內地經濟回穩、令外資回流的措施公布。

而最重要的,是那兩萬億降準對內地股市的支持力度可否維持、救市政策能否有效令經濟止跌回穩。大家預期今年美國減息,都是扭轉經濟下調、振興樓市的一大期望。

至於那班仍未能上車的香港居民,當然對「撤辣」政策又怨聲再度。但大家要知道,在香港無論樓價再下調幾多,買不起樓的人就永遠是買不起樓。經濟不景氣,大眾的收入亦都會相對減少,自己又豈能獨善其身。

在這問題上,香港政府需要效法新加坡,把私人樓宇和「祖屋」(即是香港的政府樓)市場分開,多推出低下階層可以負擔的樓宇、容許市民用強積金做首期買公屋或居屋,這樣才能讓多些中低產有機會「上車」。兩萬元以上一呎的私樓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只能望塵莫及,在撤辣的環境下,政府還是繼續加快推建更多政府樓去滿足中低層的需要。

文:朱庭萱

又名「玻璃朱」、Bonnie,多才多藝撐警藝人,既是【LoveHK真心救港】版主,也是節目主持、飲食作家、廚藝學校創辦人、金融機構副總裁,亦曾任職傳媒。2019年因撐警言論被攻擊起底,但沒退縮,繼續敢言,多次與藝人們一起出席撐警活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