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在記者會中有人提問,建議港府為何不考慮再實施於2020年由中央幫助下舉行的「全民檢測」。特首林鄭否定「全民檢測」的成效,理由如下:
1. 兩年前,港府曾舉行一次「全民檢測」(普及檢測),只有178萬人參與,相比全港共有750萬人來說,參與度偏低。
2. 勞師動眾的普及檢測當中只找到幾十個確診個案,「檢測呈陽率」偏低,檢測成效不顯。
3. 港府檢測及檢疫資源有限,應該用在「刀鋒口」上。因此,港府現在盡量加強病毒追蹤、污水檢驗及在當發現病毒時多做「強檢」,把有限的檢測資源,用在「檢測呈陽率」相對較高的地方上。
特首以上的數據及講法,主要是引用抗疫專家袁國勇於兩年前批評「全民檢測」的論點。值得一提的是,袁國勇當年狠批「全民檢測」,認為其「檢測呈陽率」偏低,還建議港府應該仿效英美兩國,把檢測資源都放在醫院及診所裡,因為那處的「檢測呈陽率」最高。
敢問如果當年港府遵從袁國勇醫生的說法,要香港學習英國和美國的抗疫方式,只在醫院及診所做檢測,現在香港將會是什麼情況?會有多少人染疫?多少人死亡?
「全民檢測」之目的,是希望全港750萬市民一同參與,盡最大努力把所有「隱形傳播鏈」都找出來並有效「隔離」,使香港社區可以在最短時間之內做到「動態清零」及重啟經濟。此外,由於香港曾爆發5波疫情,就算疫情過後,亦難保不會一直存有「隱形傳播鏈」。只有香港做了真正有意義的「全民檢測」,亦等同得到一個「清零」具體「認證」,才會使內地各省市對香港重拾信心,亦有助將來洽談「通關」。
兩年前,香港「全民檢測」的「檢測呈陽率」偏低,是因為當時在疫情緩和之下才推行。正如一個健康的人做「身體檢查」,自然查不到什麼,但這不代表「身體檢查」沒有用。
為何當年的「全民檢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原因不是「檢測呈陽率」偏低,而是全港市民的參與度不夠高。只有178萬人參與,當然做不到「全民檢測」的真正效果。
總結上次的經驗,港府推行的「全民檢測」沒有得到成效,白白浪費中央給予的寶貴資源,是因為港府沒有強制執行「全民檢測」,僅靠民眾自願,如何一體實施?怎會有可能成功?
在這個大教訓之下,港府於下月將推行「全民快速檢測」。這不僅仍屬「自願性質」的檢測,還只把「檢測包」派予市民,乾脆連檢測採樣及監管的人手也省掉了,如此像「交功課式」的所謂「全民檢測」,又怎會奏效?
還有,港府認為資源應該用在「刀鋒口」上,這概念上是對的。但大前提下,香港的「安心出行」尚非大規模使用,又不是「實名制」,如何有效及在最短時間內追蹤病毒?在病毒追蹤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又反過來認為「全民檢測」無用,請問還可以有什麼出路呢?
至於「資源有限」一說,更教人感到心碎。港府的庫房明明堅實,為何經歷了兩年的疫情,仍沒有準備好足夠的抗疫資源?就是因為資源都沒有用在「刀鋒口」上!
這兩年間,港府把庫房裡的幾千億港元,派給各大小商家,即使連受惠於疫情的行業仍可以白白穩賺政府的錢。港府「開倉派米」,仍非直接派給市民,硬要先由商家代收;派了好幾輪的「抗疫基金」,都把錢都分了,但依然沒有把錢真正地用在防疫及抗疫措施之上,這才是疫情揮之不去的最大理由。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