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推遲上京可免領導人尷尬 文 : 吳桐山

11月6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在北京獲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當時韓正也有肯定香港的抗疫成績。(中通社)
11月6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在北京獲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當時韓正也有肯定香港的抗疫成績。(中通社)

特首林鄭月娥據說推遲原定12月中的訪京行程。正面解讀,是因為疫情嚴峻,需要留港抗疫。但話又說回來,在抗疫問題上,大部分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地方,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林鄭留港又有甚麼用?所以情景分析,我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一種尷尬。試想想,如果林鄭訪京見國家領導人,領導人怎麼評說林鄭好?一般而言都是肯定為主,就像林鄭早前見韓正,韓正也是肯定香港的抗疫成績(當時第四波還沒爆發),但現在第四波搞成這樣,如何肯定?難道不可以否定嗎?很難的。試想想林鄭是中央實質任命的,如果中央否定她,那麼大家下一步就會問:那麼為甚麼不炒掉她?明知道她做不了事卻要她留任,誰對香港市民負責?乾脆林鄭先不上京,等第四波過去了(如果能過去的話)再去,也許會順理成章一點,也好一點。從這個角度分析,起碼中央當前是沒有打算換特首,不論其原因為何。

香港防疫雖然已經有了不少招數,甚麼限聚令、口罩令、強檢令、禁足令,但無論何種措施,其實都欠缺執行。深層次原因,特區政府內部仍然是常態化運作,根本沒有進入「戰時狀態」,沒有打破慣常的部門分工,用內地術語,就是沒有實現「聯防聯控」。再追問下去,要進入「戰時狀態」,必須要有指揮官,那麼誰是香港的指揮官?

你看禁足令頒布之後之所以遲遲未有實行,歸根究底是沒有指揮官一錘定音。特首做決定要連同所謂行政會議,說白了就是社會各界的既得利益代表,因此決定不是特首一個人身上,而是一群人,特首還可以推給專家。因此決定做出之後,往往賦權給衞生署官員。但要真正實行禁足令,不是單單一個衞生事件,必須有整個政府的通力合作乃至社會各方的配合,衞生署官員自然覺得為難,我說執行但我又沒有權讓其他部門配合。因此,我早前的文章已經說,2019的黑暴加上2020的疫情,充分說明我早在2017年就下的論斷——特區政府只是一個看守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應對「戰時狀態」。

我之所以一早就說特區政府是看守政府,是因為回歸前的港英其實從來沒有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英國人是老老實實的「英人治港」,所謂特區的華人公務員團隊,只不過是執行英國老大的指示。因此如果回歸前,那就好辦了,反正英國Boss說了——禁足,你這班公務員就按部就班執行就是了,反正最終責任不需要你們負,有甚麼問題港督向英國政府交代。但1997年,英國Boss走了,換上來的無論是曾蔭權還是林鄭這些公務員首領,說到底都是英國人培養出來的執行指示的人而已,他們缺乏做一個政治家的魄力和擔當。因此香港回歸23年以來一事無成的看守狀態,其實並不用到今天才承認,是可以一早預判的。

2019年的黑暴是一場戰爭,這場戰爭關係到國家安全,中央還有大條道理出手解決,最終也是靠《國安法》和中央清理攬炒派才壓制了下去。2020年的疫情也是一場戰爭,但這場戰爭無關國家安全,中央似乎沒有必要也沒有道理出手相助。但無論哪一場戰爭,香港這個殘缺的政體的問題不解決,付出代價的,都只是無辜的香港市民而已。香港市民分兩種,一種是戀英的前朝遺民,這些人付出代價,還可以說是「為理想」;但另一種是熱愛中國的香港人,一心讓香港成為國家一部分之後發光發熱,這部分港人面對特區政府,就只能嗚呼哀哉了。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