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一個政黨舉辦的學習班開班儀式時表示:「選舉並非唯一從政出路,期望政黨人才加入政府。」林鄭月娥其實未免太天真,貴為特首,卻不懂社會實況,不能發現問題,當然更不能就問題對症下藥,唯有繼續得過且過,靠戲子歌舞昇平。
《香港國家安全法》立法後生效快將一年,漸見成效,而在完善選舉制度立法後,只由愛國愛港人士出選各級選舉和擔任公職,而現有和新入職的公務員也需要進行效忠宣誓,日後香港政局看似穩定,漸入佳境,這有賴在過去堅持在艱難時期在各崗位留守的務實貢獻者。
選出立法會議席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選委席位相應大增,再加上問責團隊的肥缺,自然吸引不少疑似投機者忽然以愛國愛港者自居。在太平時期,投機者撈盡好處;在禍亂時期,投機者更是見風駛舵。過去一年,有個別公務員因拒絕宣誓或其他原因而自行離職,令職位出現空缺。政府各大小委員會、法定機構的崗位,其實也是市民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平台,但不應被壟斷,或被某些持份者視為囊中物,只成為音樂椅下的工具。不少法定機構和委員會,甚至是地區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的推薦和委任也欠透明,讓大眾難以參與和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數年前曾設立「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讓18至35歲的年青年人可以透過自薦,進入多個委員會。當年,筆者和多名朋友仍是適齡的時候,曾報名自薦計劃卻無功而回,而後來也沒有政府部門跟進筆者和朋友們的檔案,讓有志服務的市民,沒有渠道進入委員會或法定機構,令人質疑遴選、推薦是否在公開、陽光和公平的情況下進行。
在公務員作宣誓效忠前,或在回歸前,其實體制內有不少阻力,包括負責招聘公務員新血的人員審視申請人履歷表(GF340)後,篩走個別教育背景申請人,並只招攬同聲同氣的申請人,讓親英殖勢力在公務員各部門架構內「薪火相傳」。當然,個別大學和學科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也增加了面試成分,被人形容為「走後門」,多年來同樣減少了愛國愛港申請人的被錄取機會。公務員取錄和大學學額的取錄,變相是把公權力下放給在體制內搞破壞、為敵人服務的第五縱隊,讓當年的愛國愛港申請人被拒於公務員團隊和大學門檻外,筆者建議,現在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在各政府部門的中高層崗位,讓42歲以上具社會經驗的公眾人士投考,例如直接投考加入香港特區政府的常任副秘書長等高級政務官崗位,或紀律部隊的憲委級崗位,為這些曾因愛國愛港立場而被堵於公務員團隊門檻外的具潛質人員,現在可循綠色通道,再獲得晉身公務員體制內提供服務的資格。
的確,除了透過選舉晉身議會外,有意從政者也可以透過加入問責團隊、加入委員會和法定機構、投考香港特區和內地公務員、被推薦成為政協委員等參政議政和服務社會。當然,如果香港特區的政黨長期表現平平,個人加入香港特區政黨也不一定是適當的選擇,仍可以從不同的範疇表現和服務。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