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首梁振英近日在網上接連發功,先是說土地未來供應量並非愈多愈好,因需求不是無窮無盡,要科學和專業地拿捏好未來需求量,盡量做到供需平衡。為此,現屆財爺陳茂波指出,土地開發應繼續做,不能因樓市波動而停滯,特首李家超回應時則強調,土地供應主導權一定要在政府手中,不符市民和香港利益。事後,梁振英又再發功,並以煲糖水作比喻,質疑一家人經常煲糖水,廚房是否要儲十斤糖。
此次爭論究竟孰是孰非,坊間已有不少討論,基本上是屁股決定腦袋,再加上香港的土地問題,過去幾年已為此撰寫多篇文章,所以想遲點撰文論析。畢竟,比起香港土地供應是否已經供過於求,所謂的糖水論背後的管治邏輯,似乎更加值得玩味。或許梁振英沒有注意到,一般家庭須否儲十斤糖的質疑背後,其實是以當地局勢穩定、社會治安良好、糧油鹽糖市場供應穩定,且售價沒巨大波動為前設。
假如局勢出現動盪,特別是出現戰爭、內亂,或其他影響糧油鹽糖供應的突發性因素,市場便會因為恐慌情緒而出現搶購,一般家庭亦會因此而選擇囤貨,當中一定包括鹽和糖,因為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70%靠着糖氧化分解後產生的熱量來維持,人類一旦缺糖,輕則會頭暈、心慌、眼花,重則會出現低血糖,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至於食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長期缺鹽會引致低鈉血症,情況嚴重會帶來迸發症,患者會因快速腦腫脹而昏迷甚至死亡。
事實上,雖說白糖在香港未出現哄搶的事件,但是食鹽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坊間傳出「鹽中的碘可以防核輻射」的謠言,加上民眾擔心海鹽的生產會受核事故影響,於是在內地和港澳台地區,都出現了盲搶鹽事件,梁振英在當時還是港府的行政會議召集人,可見普通市民會否囤積鹽糖,建基於當前局勢和市場穩定。此外,由於食糖對身體極為重要,但平日供應充足時相對廉價,假若市場有突發因素影響供應,部份商人會乘機囤積居奇,當局若無法確保供應,整個糧食市場都有機會在民眾恐慌下崩潰。
正因如此,食糖在市場上是否穩定供應,某程度上被民眾視為整個糧食市場物價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市民會否像梁振英所言,廚房預先囤積十斤糖,則視乎他們是否相信政府當局能確保白糖供應和售價的穩定。另一方面,由於糖蜜可以製造酒精,白糖熬制成糖浆以後混入硝酸钾,還能造成烈性炸藥,所以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會把白糖列作戰略物資,當中包括我國。為此,國家自2008年起,已建立了食糖儲備制度,於2018年建立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並於2021年頒布了《中央儲備糖管理辦法》。
換言之,梁振英之所以覺得一般家庭毋須囤糖,乃是建基在國家未雨籌謀,建立了完善的食糖儲備制度,確保了港澳地區在內的白糖供應和售價的穩定。以此推論,政府透過不斷覓地和造地,建立土地儲備,以此要免利益集團靠着囤地哄抬樓價,造成房屋市場價格波動,導致升斗市民特別是草根的居住成本負擔不斷加大,最終造成利益固化,其實跟國家建立食糖儲備制度,根本是同一道理。梁振英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堂堂的副國級幹部,難道會不知如此道理乎?
由是觀之,「糖水論」確實如某份金主豢養的媒體所言,確實需要注視,因為一般家庭須否囤糖的質疑背後,反而說明了從政者不能像普通婦孺一樣,購物時只看短期內的市場供應和價格,而是要從長遠角度縱觀全局,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的穩定,避免出現投機和哄抬物價,最終影響到社會穩定。積穀防饑何以作為一種古人的智慧,因為無論是糧油鹽糖,還是土地房屋,從政者若缺乏憂患意識,未雨籌謀先為百姓儲備的話,到了關鍵時刻時,遭殃的便是老百姓了!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