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歷過2019和2020年不平凡的兩年,香港怎樣才能從大亂之後尋求大治呢?極端政治下誰適合當特首?
根據民主思路2021年最新一期的《一國兩制指數》報告,「温和派」巿民上升了3.6個百分點至53.6%,「非建制派」下降5.3個百分點至35.7%,只有10.6%的香港巿民承認自己是「建制派」。香港巿民正有走向去激化之勢。「非建制派」和「建制派」均正朝向衰落期,而「温和派」開始日漸成熟,可惜在選舉中卻未能轉化成選票。
然而,在《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雙重壓抑下,「非建制派」變成敢怒不敢言的隱蔽力量,他們正待時機,趁即將進行的三場選舉爆發。在政治鐘擺效應下,管治者要防用力過猛,把政治由極右端推向極左端。社會穩定的要素在於,政治氛圍要得到平衡,要讓巿民保持理性温和,其領袖必須要是温和愛國人士。要在香港培育理性温和土壤,政治資金鏈不宜只投向極端人士,而特首、問責官員、選委和立法會議員們亦須有國際視野、實事實幹和去激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應博副教授指出,從政者「不要把5年想得太近,亦不要把50年想得太遠。」這句說話正正適合今日的香港。Henry Ford 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思考未來,你便不會有未來。(If you don’t think of the future, you won’t have one)」就讓我們一起思考下,香港的未來「温和政治」特首所須具備條件。
首要條件是,候選人要愛香港大於「政治利益」,過去有很多兩面派人士,愛錢愛權愛選票多過愛香港。 真正的政治領袖是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有政治道德、講信用,會飲水思源,不會因一時的民意,而背祖忘宗。
候選人亦要注重應用基礎的研究和經驗整理,找到對公共價值政策創新方案。候選人要有超前的布局,要有打破政治既得利益的擔當,透過政治情境規劃和場景的模擬,為香港政治發展構建出新的路線圖,為「非建制派」和「建制派」在新局面中軟着陸,對沖各派的政治風險。
筆者引用習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場景發表講話的用語:「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管治者要有整體軟性政治規劃,令各派都能從合作中共贏,才是香港賴以生存之道,使香港特殊的一國兩制,為人類政治結構的發展,跟上全球化的節奏。
文:姚潔凝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畢業生、測量師、民主思路社區幹事、香港大學房地產碩士兼測量師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