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不參選之後的結局堪憂 文:文武

民主黨昨日舉行集思會。
民主黨昨日舉行集思會。

民主黨為12月的立法會選舉設黨內甄選機制,提名期昨日(11日)截止,沒有黨員提交報名表格,民主黨將不會派員參選本屆立法會。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2日)回應稱,政黨是否鼓勵黨員參選,不由她評論,強調只要符合愛國者要求,新選舉制度仍歡迎不同政治立場和看法的人士參選。民主黨不參選不會對新選制下的選舉產生影響,但對民主黨自身卻會產生重大影響,將會導致內部分裂,甚至走向消亡。

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建立了新的政治生態,只有愛國者才能取得參選資格。民主黨對待新的選制,一直採取模稜兩可、含糊其辭的態度,既不表態參選,並進行自我調整、自我糾正的措施,包括明確表明與黑暴、激進和「港獨」等反中亂港勢力割席,使其符合愛國者的基本要求,但又不明確表明拒絕參選,以免落得個抗拒新選制的罵名。

其後,民主黨玩了一個小花招,大幅度提高黨員參選的甄選門檻,要求想要參選的黨員,必須在所屬支部取得20個提名,再在其餘4個支部,各取得5個提名,合共得到40名黨員提名,才由中委會決定是否支持該人參選。這樣的甄選機制,一直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跨過的門檻,結果也一如所料,在截止提名前,沒有人可以取得足夠的提名。民主黨由此宣布,不派人參選。

或許有人會認為,民主黨不參選,可以產生杯葛選舉之效,以此達至降低新選舉制度的社會認受性的政治效果。但事實上,正如特首所言,新選制之下,只要符合愛國者的標準,任何人都可以參選,並不因為其政治立場而受到影響。至於一個政黨是否參選,只是該政黨自己的決定,並不會對選舉產生任何影響。

事實上,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首場選委會選舉已順利完成,產生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新一屆選舉會。訂於12月19日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已按部就班地在籌備之中,提名期即將於本月30日展開,目前已經有泛民人士表明有意參選。

民主黨是否參選,不會對新的選舉制度產生影響,但卻對民主黨自身將會產生重大影響。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宣布無人參選之後,一直主張參選的創黨元老李華明已公開表示,感覺自己已成為黨內的「異見分子」,退黨已經是遲早的事。雖然李華明亦已公開表明,不希望有人跟隨他退黨,但是民主黨的分崩離析似乎已經成為不可挽回的結局。

民主黨不參選,又拒絕與黑暴、激進和「港獨」等反中亂港勢力切割,未來將不再有參政平台,將無可避免地面對政治影響力萎縮,資源不足,人員潰散的結局,這樣的政黨,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到底還有多大的政治前途,也是一個疑問。

羅健熙多次公開表明,即使不參選,民主黨仍然可以持續其地區工作,以此維系他們的政治生命。不過,有一個不可廻避的問題是,民主黨做地區工作到底是為了甚麼?如果仍然希望延續黑暴、激進和「港獨」的對抗政治,在《國安法》建立起來的新的秩序之下,這條路無疑是一條絕路。如果做地區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參政議政,為民發聲的話,卻又為何放棄參選?市民反映意見難道只希望流於口水戰,而不希望能真實地反映在政府政策之中嗎?民主黨拒絕參選,只能失去民意的代表性,最終被市民所拋棄,這也是一條絕路

民主黨宣布不參選,其實等於宣告自己將走向分崩離析,走向政治影響力日漸萎縮,逐步被市民所遺忘,而最終被市民所拋棄的結局。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