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稅下香港的居安思危 文:劉信

筆者修讀國際關係出身,但從來不敢以專家自居,始終國際關係多國利益縱橫,要真正解構從來都不容易。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一如預期大推關稅政策,甚至觸發港股單日出現超過3000點的跌幅,創下新的歷史新高。全球經濟因特朗普的政策,出現大動盪及潛在的大洗牌。在這個背景之下,一如香港這一類自由港預期會受到極深的衝擊,本文旨在分析特朗普決定打開關稅支援及對香港的影響。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特朗普公布關稅,及港股大跌3000點後隨即會見記者,強調港府需要維護自由港的地位,所以不會有任何反制措施。

有記者曾經詢問為何香港不進行反制,事實上香港作為一個極度倚賴全球化及環球經濟的經濟體。在沒有足夠的產業資產下,自由港的優勢可以說是香港過去40年乃以為生的必勝之道。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公布關稅後,定必對香港經濟帶來巨大衝擊。超過100%後的關稅,基本上是多少也意義不大,因為基本上外資都會大幅降低在華投資,如果轉口數量大減,四大支柱之一的物流業又如何自處呢?

特朗普今次推行對等關稅,背後有一定經濟基礎支持,特別是近年美國就業數據良好通脹數字亦都壓下來。但反觀美國國債越滾越大,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即使特朗普不使用關稅及削減聯邦政府開支去降低債務水平,未來其他總統上任總有一位需要處理這個問題。

過去有論者曾經提及,如果美國一旦無法償還國債,那麼就像希臘或阿根廷一樣破產就算。但美國作為一個全球最大嘅經濟體,其破產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特別是美元地位的動搖,以後其他國家又如何信任美國的銀行體系。

所以可以理解特朗普現時的政策方向,很明顯就是要讓美國重新工業化,讓企業重新回流到美國。降低債務水平,令政府有更多空間提供補貼及各種優惠刺激經濟增長。這翻操作最關鍵的地方反而是美國企業是否賣特朗普的帳。這裏就有下一個問題,究竟特朗普或共和黨能否長期執政,最少下一任的總統,也需要有共和黨擔任,或者是一個認同關稅政策人。

如果無法相信下任總統是支持關稅的人,那麼即使這四年要硬着頭皮交關稅,帶來的成本可能還比搬遷的要低。最簡單的例子,蘋果大部分工廠都設於內地,關稅成本會否長時間蓋過本身美國高昂的製造成本,便是未來數年必須留意的事。筆者相信企業們一邊盡快尋找新方法之外,同時也在觀望未來的中期選舉。

回頭望向香港,情況其實十分嚴峻,假設未來保護主義持續興起,每個國家就會比以往更加依賴內需。中國擁有14億人口,坐擁大量天然資源,發展及振興內循環必然是未來的重點。香港過去一直作為自由港,如果未來全球產品減少進口或出口,香港又如何在建立內循環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呢?這也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一直強調百年之大變局的延展,香港需要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全球化倒退的情況下,過去香港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逆差,這個貿易極差持續收窄時,香港政府用能找到什麼作為經濟增長的代替品呢?這不是特朗普的第一任總統任期,筆者相信政府內部的智能及專業份子早已有所準備,未來就一起出來香港政府如何帶領香港尋找新的優勢。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