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樣說又會得罪人,但是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港府所推出的防疫政策和措施,有些真的是莫名其妙。有人或許會說:我們要給政府或特首空間,事要一件一件的做,但是從政並無試用期,抗疫更加不會等人,而且香港由於實行一國兩制,國家對於負責香港防疫工作的官員,已經甚是包容。假如他們是內地的防疫官員,以他們的工作表現,相信早已鞠躬下台了!
況且,若要說到給予空間,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有9個多月,要給予的空間和時間,也是已經足夠的多。可是等待的結果,是疫情接二連三地從海外「倒灌」,港府所推出的部分防疫措施,有時不但從醫學層面上解釋不了,連基本邏輯都說不通。在此情況之下,便難免讓人懷疑,政府所推出的一些奇葩防疫措施,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甚麼。
以政府近日宣布的一系列抗疫措施為例,便讓人感到十分無語。由於香港長期無法做到本地個案零確診,內地跟香港兩地自然無法同步「通關」。在此情況之下,港府終於決定自下個月(11月)開始,率先安排在內地的香港居民回港免14日檢疫。不少人聽到後表示歡迎,但有趣的地方是,內地居民前往香港,並不獲得14日檢疫豁免。
問題來了:假如港人從內地回港免14日檢疫,是因為相信內地疫情已經受控,他們受到感染的風險較低,內地居民不獲豁免的原因是甚麼?港府是否想告知我們:香港人和內地人存在甚麼體質上的差異,所以有着不同的感染風險?如果不是的話,港府所推出的檢疫政策,是憑甚麼蘊含歧視(注:歧視本是差别待遇的同義詞)性質的呢?
這個免檢疫措施的另一奇葩之處,便是澳門明明也是長時間本地個案零確診,但是竟然不獲豁免,不但只澳門居民沒有豁免,連居於澳門的港人也沒豁免。這樣的一個免檢疫政策,實在讓人不禁產生疑問:香港的免檢疫標準究竟是甚麼?還是香港的免檢疫政策,純粹是按照決策官員的喜好而定,根本沒有任何標準可言?
更讓人無語的是,有媒體引述所謂的「消息人士」爆料,特首早前北上深圳時,曾向中央官員建議,希望廣東省能放寬來往兩地的通關安排,不以本港14日零確診為入境免檢疫的條件。廣東和澳門已經長期零確診,港府不給予對方的居民免檢疫,自己做不到14日零確診,卻要人家准許港人免檢疫,究竟是誰給予特首勇氣,讓她敢向中央提出如斯雙重標準的建議呢?
說到香港長期做不到14日零確診,不論港府還是部分建制派,都有人說香港難以做到,但究竟是香港盡了力而做不到,還是香港根本從沒想過做到零確診?以港府跟新加坡建立「旅遊氣泡」為例,新加坡本身也是長期做不到零確診,甚至在幾日前,新加坡機場還要出現工作人員確診的個案,但是港府依舊不煞停計劃,並計劃在11月推行,這是香港有意做到零確診的態度嗎?
另一個無心做到零確診的例子,便是港府從30日起,將放寬多項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放寬食肆每枱人數限制至6人,但限聚令則維持4人不變。在香港未能14日零確診的情況下,限聚令維持4人不變才是合理,但是食肆進餐時要除下口罩,遭受飛沫傳播風險明明更高,為何反而可以放寬人數上限?港府這樣搞法,又怎有可能做到14日零確診呢?
由是觀之,單純從防控疫情的角度而言,港府近日推出的一系列防疫措施,基本上你是找不到措施的制訂背後,穩含着一套前後一致的準則在內。然而,我們若假定港府是以滿足商界訴求,以及避免非建制派攻擊,作為他們制訂防疫措施的優先考慮條件時,免檢疫政策粵港澳有別,未做到零確診,便想港人返回內地免檢疫、急於搞旅遊氣泡,以及放寬食肆人數上限,便能夠同情地理解了!
文 :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香港投資日報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