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是一個過時的機構 文 : 藺常念

進入8月份,市場首先要關注的是國際銀行的中期業績。渣打集團率先公布中期業績,稅前基本盈利跌25%,主因是壞帳撥備大升5倍,集團觀望下半年香港經濟復甦,業績將會改善,希望在適當時候恢復派息。渣打集團中期業績比預期好,股價一度上升3%。市場繼續觀望香港最大銀行滙豐在8月3日公布的中期業績。

滙豐中期業績將是8月初最重要的業績公布。市場預計將會和渣打集團一樣,壞帳撥備大增,將會令上半年盈利減約30%。但滙豐未來面對問題將會比盈利下跌更難應付,更加辣手。過去兩星期,內地官媒不停地攻擊滙豐,指摘滙豐構陷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指在2013年滙豐高層在香港會見孟晚舟,談伊朗業務的合法性,當時孟晚舟給了滙豐一份演示文稿(powerpoint),後來美國控告孟晚舟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禁制令,其中的一個證據,就是當日孟晚舟給滙豐的演示文稿。滙豐一方面要符合美國監管當局的法規監管(Compliance),但在遵守美國合規同時,又損害了華為的利益。滙豐是豬八戒,兩面都不是人。不能同時滿足美國的監管,又符合中國的利益。

由於滙豐的歐美業務,佔了集團大部分資產,但竟然不能提供盈利。集團盈利主要來自東亞,其中一半盈利來自香港,集團主席杜嘉其,表示集團將考慮出售歐美業務。有評論員認為,是時候檢討滙豐在一個後殖民時代,應該以甚麼形式存在。

香港回歸了20多年,在後殖民時代,滙豐銀行的存在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機構(anachronism)。滙豐現時的結構、管理、管治以及業務,都和時代脫節;不符合香港及中國政府的方向。滙豐是19世紀英國殖民政府特權成立,為半官方的中央銀行,這半官方地位一直維持到20世紀後期,金管局成立後才淡化,但仍然維持發鈔地位。滙豐用這半官方地位建立一個壟斷性的金融集團,壟斷香港的金融市場,佔香港存款6成以上。這壟斷地位亦為滙豐帶來龐大利潤,到現在香港業務仍然佔集團盈利一半。

自1986年起,集團展開國際擴張政策。由1986至到2006年,滙豐不停擴張,全球收購金融集團,最後及最大的是美國的家居金融(HCF),這20年間,滙豐成為全球最賺錢及市值最大環球銀行,股價20年內升了30倍。但收購美國金融集團,亦埋下了盛極而衰的伏線。2006年美國次按危機,打斷了集團20年來不停的增長形勢。2008年美國的金融海嘯,更令集團走到災難性下跌的劣勢。2009年美國監管當局向國際銀行開刀,用違反制裁,反洗黑錢,合規等理由,向國際銀行徵收幾十億美元的違規罰款。滙豐向美國監管當局跪低,支付巨額罰款,及合規部每年花50億美元,來滿足美國的要求,同時也要交出和伊朗、北韓等被美國制裁國家的交易文件。滙豐滿足美國政府的要求,同時亦損害中國的利益。結果是左右做人難,怎樣做都錯。

中國官媒不停攻擊滙豐損害中國利益。有人問,一間香港壟斷性的金融機構,怎麼可以不依隨香港及中國的最佳利益。滙豐把香港賺的錢,去收購海外資產,但又不能賺錢,同時又受到英倫銀行的監管,今年不派息,損害了香港股民的利益。滙豐大部分盈利來自香港,但管理層是清一色英國人,總行在倫敦,受到英倫銀行監管,完全不符合香港利益。一間借殖民政府特權成立的銀行,在後殖民時代,已經不符合現時社會的要求。有人提出,滙豐應該一分為二,把東亞資產和國際資產分開成兩間銀行,東亞資產在香港註冊及上市,由香港人管理;其他的國際資產分拆到倫敦上市,繼續由倫敦的英國管理層管理。滙豐將面對龐大政治壓力,要把企業經營和國家及香港的利益走在同一方向,這個分拆應該是最好的建議。

文:藺常念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