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孔子言行之影響(18) 文:香港牛

孔子對禮的作用的評價,其一可見於《禮記·哀公問》。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

哀公問:「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人道,政為大。」…「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歟?」

又《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無相歟?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因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子張問政,子曰:「……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所亂也。目巧之室,則有奧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室而無奧阼,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于席上也;車而無左右,則亂于車也;行而無隨,則亂於途也;立而無序,則亂於位也。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外內,莫敢相逾越,皆由此途出也。」

由此可證,「禮」,規矩也。然而在《禮記·經解》孔子曰:「入其國…禮之失在煩…」

而孔子在十五歲開始志在學什麼?看了很多涉及他的言行記錄,我的總結是:他所學的及所希望別人學到的,套于現代的語言是「政治學」。源於對他的偶像,周公旦的崇拜。他學周公旦制定的各種禮規樂義。當然他未必有「政治行為」這概念,但「禮,仁,忠,孝,信」是孔教的主旨,「禮」的含義就是人與人,人對事的行為規範是無疑的。亦可見在大同小康篇中,「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此便是孔子之志及其想學的東西。

文:香港牛

一個自幼不信神靈,大半生為口奔馳的香港人,眼見青年人思維被毒害,故立願發揚好文化。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