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年倪匡的小說這麼受歡迎?  文:寒柏

倪匡逝世,享年87歲。有朋友談及倪匡的科幻小說,不明白其水平不過爾爾,為何當年竟可大紅大紫?

坊間有不少人曾批評倪匡的科幻小說橋段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幾乎每個故事都「爛尾」;寫至結尾部分,所有解釋不了的疑問,都被安排是「外星人所為」。更有趣的是,作為科幻小說,其涉及的科學原理的十之八九都是錯的。如此說來,倪匡的小說到底有什麼優點,可使當年的讀者如斯陶醉?

1. 成功的「講故佬」

倪匡的小說確實是科學成份不足,但他文筆流暢淺白,是一個很好的storyteller (俗稱:講故佬)。講故事夠動聽,是最根本的要求。

有無數人喜歡在小說世界裡「挑骨頭」,不斷批評小說情節的合理性、質疑其科學基礎,無窮盡的為某些瑣事做考究。但反過來說,以「挑骨頭」為榮的人,除了自鳴得意之外,本身有能力寫出受歡迎的小說嗎?不是說考究沒有用處,但說故事夠動聽才是最根本的要求。

2. 使讀者想問:「後來怎樣?」

比無窮盡的科學常識及基礎細節更要緊的,首先就是要引起讀者的興趣,然後忍不住問道:「後來怎樣?」這「追看性」比什麼都重要。

倪匡最厲害之處,就是說得煞有介事;把明明無無謂謂、平平無奇的一些軼事,說得活龍活現,引人入勝。最有趣的是,大家對倪匡的套路明明早已一清二楚,但當年仍是忍不住要看完一本又一本。

筆者記得其中一本小說裡,衛斯理於故事起首已言明,今次的怪事應該跟外星人沒有關係了。怎可能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件,都跟外星人扯上關係?筆者便忍不住一頁一頁的讀下去,當時心想:「到底今次的幕後主腦是誰?這些人又有什麼陰謀?這衛斯理不把問題推卸給外星人,又有什麼新花樣了?」看到最後一頁,衛斯理卻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們,原來連這次的陰謀依然是「外星人所為」!

3. 使讀者走進主角的內心世界

寫小說最根本的要點,就是要讓讀者走進主角的內心世界,明白主角的內心爭扎及矛盾。只有讓讀者感受到主角的「內心世界軌跡」,才能使人身同感受、有所共嗚。否則,就算劇情多曲折離奇,情節怎樣有趣,如果作者沒有向讀者展示出主角的內心世界,主角便只會像一部「照相機」或「攝錄機」般把所有細節拍下來,怎樣精彩的情節亦不可能觸動到讀者。

倪匡寫的小說十分簡單,本無多少角色內心世界之衝突及矛盾可言,倪匡本人亦不見得有太多大道理想說。但衛斯理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非常直接及自然地向讀者展示男主角的心中所想。

讀者不自覺地跟着主角的思路,對故事裡所發生的怪事同樣地產生疑惑。衛斯理感到困惑,讀者也一同感到迷網;衛斯理感到擔心之際,讀者也會坐立不安;衛斯理想找出真相,讀者亦一樣要知道答案。讀者就是被衛斯理的思潮起伏所吸引。

不諱言,倪匡在描寫衛斯理那反反覆覆的思緒之動機,極有可能只是因為在「湊夠字數」。很多時候,衛斯理在故事開端至中段時所想的事情,最終都是跟後來所發生之事大有偏差;衛斯理想什麼,根本跟劇情的推進關係不大。

但無論如何,衛斯理的一言一行,成功感染到讀者,使大家同喜同悲;成功展示出主角的「內心世界軌跡」,亦是故事「追看性」之根本。

4. 作者本身表現得平易近人

有些作家的言詞華麗,且筆鋒銳利,思考的角度更十分獨到,在諷刺時弊或撰寫散文時,更是「無往而不利」。但寫小說卻不是那一回事。為何會如此?寫小說跟撰寫評論文章完全不同;「講故佬」要先討人歡喜,至少不怎麼使人生厭;大家才會願意聽他「講故事」。

例如,某些作家在字裡行間就是透着一股很「酸」的味道,隔着紙張也惹人反感。就算有讀者骨子裡都夠「酸」,但大概他們打開一本書亦不過是想逃避一下現實,誰會有興趣聽作家在囉嗦什麼?

另外,有些作家十分自負,想把某一個真實的歷史時空展現在讀者眼前,但又不停擔心讀者看不懂,什麼歷史瑣事及常識都交待一番。難道你認為讀者有興趣跟你學習什麼嗎?讀者要花時間聽你說教?如果作家想透過小說「教導」讀者什麼,以這種心態寫小說,是很難會成功的。

作為「講故佬」,一定要討人歡喜。倪匡在字裡行間都不會以「全知全能的作者」自居,表現得平易近人,從他筆下寫出來的故事自然多人看。為何倪匡在晚年會被年輕人封為「智慧老人」?實非他說過什麼「極具智慧」的話,亦不見得他有什麼高見,而是很多人都喜歡這位老人家而已。

總的來說,倪匡的作品就是夠簡單,我們便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當中的「成功之道」。以今人的角度看,《衛斯理》的「科普」水平當然不合格。但反過來說,小說裡所展現的「科普」,只要不比當時的讀者水平差太遠便可。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