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坊間出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首先,藍營KOL華記組織了「反林鄭大聯盟」後,受到部分藍營中人攻擊。其後,華記煞停了「大聯盟」並引退。此外,黃營中人對華記居然走出來「反林鄭」都認為是出乎意料之外。總的來說,黃藍兩營都有一個非常普遍的講法,就是「反林鄭等同反中央」。
本來,黃藍兩營此等分類就是過分粗疏。但無論如何,為何黃營對藍營中有人「反林鄭」而感到奇怪呢?對他們來說,由於被洗腦至少十多年,其政治思維極度單純幼稚,當然無法理解藍營中會有不同的政治理念。
黃營裏的人,受至少十多年「反中亂港」的文宣所影響,其政治理念較單純,最多是分為「淺黃」和「深黃」,或所謂的「勇武」及「和理非」。但其實他們所有人的理念都十分近似,只是行動有別而已。中年人和中產自居「和理非」,不過是不敢「勇武」。當「勇武派」走出來堵路、打人、縱火、刑毀及襲警時,一班「和理非」不是在背後吶喊助威嗎?他們根本就是同路人。至於「淺黃」和「深黃」有何分別?最虔誠的便是「深黃」,比較入世及懂得「見風駛舵」的便是「淺黃」了。大家不妨想想,當暴徒氣勢最盛的時候,曾有人放火燒老翁,那些「淺黃」裏有多少人走出來譴責暴力?當年,他們大部分人還反過來怪責老翁呢!
藍營裏有人「撐林鄭」,有人「反林鄭」本就是不難理解。所謂的「藍營」,根本只是因反對「黃營」而生,本身政治理念從來不統一。有的人支持「一國兩制」,有的人甚至乎骨子裏希望「一國一制」,完全不信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另外也有人不反對「一國兩制」,但認為香港至少需要作出更大規模的制度改革,方能走出谷底。在各個政治話題上,大家從來都有不同的意見。
有趣的是,為何黃藍兩營都有人認為「反林鄭等同反中央」呢?筆者認為,當一個話題或講法有一定的市場之時,或許背後總會有一定的操作及盤算。
藍營裏有人吹噓「反林鄭等同反中央」的講法,或許是林鄭支持者的一種政治宣傳伎倆。由於尚未有競爭對手出現,林鄭支持者便大玩「狐假虎威」的把戲,藉此掃除一切反對聲音。另外,《港區國安法》成立、選舉改革落實後,可算是大局初定,藍營中有人對「反林鄭」的聲音有意見,是基於一種「以大局為重」的構想,不希望社會因「特首跑馬仔」或「估領袖」而再出岔子。社會輿論應集中討論特區的施政得失,而不是那一個人「升官」,那一個人「下馬」。大家試想想,特區官員的任免權都在中央手裏,並以選舉或協商的方式產生,普通市民又何須太熱衷於「估領袖」?
黃營中人又為何會有「反林鄭等同反中央」的講法?其一、這本來就是他們的信念。他們以「反港府」為號召,最終誘使信徒「反中央」。他們「為反對而反對」,從而達至最終之政治目的。其二、相信對泛民來說,林鄭始終算是他們的「好朋友」。當年,林鄭以「大和解」為號召,還出席民主黨的宴會,只是泛民不領情。今時今日,如民主黨想反過來敲林鄭的門,未嘗不可能。畢竟,若換了一個強硬派出來當特首,對泛民的處境肯定更不利。因此,他們只吹噓「反林鄭等同反中央」,但又沒有甚麼具體行動,似乎反而是不希望中央換人。
還有,相信本地財閥在建制派及泛民陣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本地大財團來說,林鄭施政相對溫和,至今明顯沒有意志處理好香港的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即連防疫問題亦因商界的左右而表現得畏首畏尾。由林鄭連任,對商界來說總比換人較可控。
只要香港商界另外提名的「理想人選」沒有得到中央的認可,則「不變應萬變」,即由林鄭連任,已算是最符合香港商界的利益了。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