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黃金周錄得110萬訪港人次,內地旅客增長兩成,刺激旅遊產業鏈巿道,特首李家超報喜丁財兩旺,同時責成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與其他相關部門查找不足,及時消除隱患,讓旅客在港感受無處不旅遊的樂趣,所到之處,都有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而且旅客不分高低端,一律香港歡迎你。

正是有比較才有進步,內地旅客在黃金周假期接近井噴式訪港,馬上考起香港的接受能力,由口岸入境到景點交通都面對嚴峻考驗,尤其港鐵落馬洲站一度被入境旅客淹沒,並且回捲到福田口岸,沒有引發重大人群事故可謂有運,令人抹一把汗。

諷刺的是,導致旅客逼爆落馬洲站的原因,不涉什麼高新科技,只是網絡流量不足的低技術問題,由於較多乘客同一時間透過手機啟動車票二維碼 (QR code),車站的流動數據及免費 Wi-Fi 未能應付,大量旅客擠在閘機大堂無法疏導,沿着電動扶梯形成進退不得瓶頸,人潮互相推擠,幸好港鐵人員臨機應變,容許乘客毋須拍卡入閘,及時疏導人潮才不出亂子。
特區政府推動高新科技發展,信誓旦旦要把香港建設成智慧城市,出入境電子化,車站流動數據容量卻未有與時並進,被短時間內需求激增數據流量考起,事實上,類似情況屢見不鮮,過往旅發局搞大抽獎、考評局使用考生電子報到系統,以至區議會選舉引入電子選民登記冊查閱系統,都涉及伺服器容量不足及軟件問題導致死機運作癱瘓,現在的情況一葉知秋,就是見步行步,沒有超前部署,被動式跟在問題背後走,看來建設智慧城市除了要多點智慧,也要多謝內地旅客做「白老鼠」壓力測試,找出盲點。

如果要問目前香港旅遊景點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毋須陳義太高,就是一夜爆紅景點空間與交通配套,無法與天量旅客數目相適應,黃金周假期由萬宜水庫東壩到多個城市打卡位,例如旺角阿皆老街「懸日」及堅尼地城海傍漫天晚霞美景,港人見慣也平常,一經小紅書推介,內地旅客趨之若鶩,道為之塞,區內居民卻搔頭「有乜咁好睇」。

小紅書已成為特區政府監察旅遊隱患的警報台,有針對景點中伏位,交通設施、投訴購物餐飲被坑、遇上無良的士司機等,這些都好處理,反而個別內地KOL為了蹭流量紅利蓄意製造話題,挑撥矛盾搶眼球,難免傷害香港形象,不妨引述近日一個例子,有內地KOL手機電量用罄,要求的士司機提供充電服務被拒,馬上在社媒平台數落香港服務質素差,不能接受,這類話題很容易牽引網民的正反兩面回應,附和加入批評的不少,反駁也大有人在,特區政府有口難言,被消費的卻是香港旅遊形象。
除了小紅書,內地旅客湧港也大大加重各類公共服務負荷,在香港社媒平台討論區,充斥對內地旅客塞爆公共空間和交通服務的不滿,當中不乏別有用心帶風向,挑動中港矛盾搞「軟對抗」,不可不防,但一些留言,確實反映港人感受,值得當局深思。
以萬宜水庫東壩交通為例,其實早已是近年港人假日到訪的熱門景點,可惜交通服務在網上討論區有口皆悲,由地區關注團體到區議會,都已要求相關部門協調改善,加強假日運力,情況是否有改善,看看假日排隊候車人龍可以說明一切,大家也習以為常,隨着東壩好景登上小紅書,內地旅客蜂湧而至出現候車難、黑的劏客,內地旅客在小紅書抱怨不滿,媒體大肆報道,當局緊急介入,第一時間協調交通𠄘辦商加車增班次,警方放蛇打擊黑的,光速效率解決問題,可見小紅書威力,足以增加公部門辦事積極性,輾平互推皮球官僚主義。
或許,港人日後遇上什麼地區管理問題疑難雜症,除了找關愛隊,繼續報「東張」,還可以找內地友人(或自己)上小紅書留言申訴,說不定解決效率快過循正常途徑搵區議員、致電相關部門投訴,文書旅行,等了又等,香港無處不旅遊,在小紅書加持之下,原來也有助提升香港的地區管理質素,便客便民,真是一舉兩得,是嗎?
尤憶去年初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接見當時的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倡議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當時一些黃KOL借題發揮,質疑如何「無處不旅遊」?莫非「周街逛」,這些立場先行的酸言,當然不必理會,但夏主任一言,港官如夢初醒,思考走出香港旅遊老本購物、美食及主題公園框框,發掘地區打卡點,拓展全新旅遊路線,從內地旅客來港旅遊興趣的變化,可見夏主任經過調硏,完全掌握內地旅客旅遊新口味,才會公開點醒港官,為香港旅遊轉跑道、引入新方向持續發展。
去年底,夏寶龍在深圳會見本港工商界代表時再提出,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需要「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並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快旅遊業態升級。香港旅遊業食老本毋庸多言了,其實零售業同樣原地踏步不知多少年,拜剛過去的黃金周人流大增,零售業迎來久旱甘露,但零售業頭面人物已急不及待放負,聲稱憂慮內地旅客離港之後,零售業又面臨另一個低潮。
必須要說,香港零售業早已被𠖥壞了,完美示範何謂「一招鮮、吃遍天」,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運到心態,仍然留在當年開放內地旅客自由行,「豪」客「水魚」排隊上門的美夢之中,這麼多年來,零售業有推出過什麼提升香港購物天堂體驗的新花樣?訪港旅客減少,就是特區政府和旅發局宣傳香港不力,內地旅客旅遊方式改變,就被形容是窮客窮遊,益唔到零售業,港人大舉北上消費,當然是「打擊」零售業巿道的「幫兇」,但零售業內有集思廣益自救,想方設法吸人港人留港消費嗎?一味怨這怨那,捱過初一又怕過不到十五,心態消極,「天要落雨 ,娘要嫁人」,真的無辦法啦。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