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一日生活圈,是2019年三地熱門的辭藻,但一場疫情席捲,好似沒有人再怎麼提這兩個詞。但吳桐山堅持要提,更覺得大有必要提。大灣區是一個國家規劃,是關係三地發展前景的大事,不能只講順境,不講逆境、疫境。如果說順境時你覺得大灣區很有希望,疫境時就沒有希望了,那這樣的大灣區有何意義?難道正如某些人說,只是一個地產項目而已?
之所以大灣區降溫,是因為疫情之下,內地和香港、澳門都等同封關(14日強制隔離),穿梭三地成本高得嚇人,還有什麼大灣區可言?現在由港澳去內地隔離14日,回到港澳又隔離14日,是大灣區一月生活圈,而不是一日生活圈。
為什麼這是必然的?我們可是一個區啊!你什麼時候見到紐約灣區、東京灣區會設口岸,因為檢疫原因就要老死不相往來了?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只要粵、港、澳三地協調防疫標準,由一個機構統籌三地的防疫工作,一起最好「防外」,其實粵、港、澳三地本地的疫情風險都足夠低了,完全可以解除來往限制了。現在不能解除限制,完全是因為三個地方三張皮,你管不了我、我管不了你,做官的都怕自己主政的地方出事,因此只能互不往來。
我們不是有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嗎?這個小組去年十分活躍,今年疫情一來,就寂寂無聞了。我反倒覺得,疫境之下,更需要這個小組去領導啊。這個小組應該馬上開會,領導粵港澳三地建設一個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防疫工作的各項標準。例如檢測標準、信息互通、防疫二維碼等等。這是完全應該做、馬上做的。
深圳和香港、珠海和澳門,都有很多跨境工作人士,在內地居住、在港澳工作,這些人的生計受到疫情最大的衝擊。自3月27日廣東省實施對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入境人士14天強制隔離後,澳門和珠海聯防工作組早前就協調,讓住在珠海、領有當地居住證,但在澳門工作的人士,出示7日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辦理「粵康碼」,就可以豁免14天隔離。但類似的措施,深圳和香港之間就沒有做。
我們不是說要大灣區一體化嗎?防疫工作,無關姓資姓社,大家都是著眼民眾健康,正好可以借疫情的機會加速推動一體化啊!領導小組還不發揮作用,更待何時?
這不僅是好機會,更是責任。還記得去年時,多少媒體、城中名人,甚至一些官員,為大灣區唱讚歌,說以後內地居住、港澳上班是一個好選擇,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都是推銷這個概念。那些真的付諸實行,做了「大灣區居民」的人,現在倒是慘了,與家人長期牛郎織女。難道這些為大灣區唱讚歌的人,就沒有道義責任,為「大灣區居民」的慘況說句話?以後誰還相信你的讚歌?吳桐山去年也為大灣區說過話,所以我覺得我必須出來說兩句。不能順境的時候大大聲,逆境之下就當沒發生。最關鍵是,其實只要有人協調三地政府的防疫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到通關不擾民的。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