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最大的代價不是死 而是不生 文:吳桐山

2020年初爆發持續至今的這場疫情,改變了太多人原本的生活軌跡,讓本來平靜的生活出現了太多的「不確定」。這種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焦慮導致許多人生規劃都得做出調整,包括終身大事也得延後或暫時擱置,無論是本港還是內地的結婚率和出生率都下降不少。這些年大家都一直都在討論防疫是一本經濟賬,但卻沒有意識到抗疫實際是一本綜合賬目,帶來的社會影響遠遠不止表面的那麼簡單。

因為疫情,兩地持續關口管制和檢疫措施,令不少陸港跨境婚姻無法成事。據統計處最新一份《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報告顯示,2020年兩地結婚數目大幅下降至1,685宗,跌幅達86.5%,持單程通行證來港人士也大跌74%。

同樣受新冠影響,根據內地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內地結婚登記數據為763.6萬對,僅為2013年最高峰的56.6%。這就是說,短短幾年間,結婚登記數字下跌了一大半。如果不是疫情影響,這根本不可能。這是繼2019年跌破1000萬對、2020年跌破900萬對大關後,結婚登記數據再次跌破800萬對大關,創下了1986年以來的新低。而2021年香港登記則為2.28萬對;結婚的人少了,出生率自然也跟著下降,2021年僅達到7.52%,創下1978年來的新低。

因為當下年輕人在疫情期間面對的就業壓力;女性因托育機構關閉、學校停課等防護措施而面對更大的家庭負擔;醫院將大部分醫療資源用於疫情防控,令部分育齡夫婦家庭對健康安全缺乏安全感。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時不時採取靜默管理,導致人際關係疏遠,同時也為不少適婚情侶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原來制定的結婚日期一拖再拖,其中也包括不少跨境情侶和家庭,這些都是影響最近幾年人們的整體婚育計畫和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2021年比2019年少生400萬人

這些年我們堅持高壓的防疫狀態,在死亡人數方面我們只有5226人,而美國則多達107萬,歐洲則超200萬,對比這些國家我們是因為新冠直接死亡人數少很多,但因為這些防疫措施而造成出生率的減少,2021年比2019年少生了400萬人,你不能只算死的賬,不算生的賬。

這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對於一個物種來說,沒有新生是遠遠比死亡更可怕的事。萬物有生便有滅,個體生命也是一樣,生生滅滅是自然規律。對於一個物種來說,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正常的。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的人口壽命是在延長。如果我們採取一個措施是會導致十萬人的死亡,而另外一種措施是會導致出生的人數少了十萬人,哪種更可怕?當然是後者。因為前者是個體的死亡,後者是整個物種的消亡。但活着的人都是自私的,他們寧願物種消亡,也要讓自己活着。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