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筆者在《堅料網》寫過多篇「反對香港中產移民英國」的文章,如〈移民英國的港人要面對更苦的日子了〉、〈已移民英國的香港人會回歸嗎?〉等,單看標題已能猜到我觀點和憂慮,論據也很清楚:
- 英國的BNO是二等公民計劃,目的是吸走港人的資金和充實脫歐後的低技術勞工市場,想一想一個高學歷的壯年卻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對履歷毫無幫助的工作上,這是在財政上和體力上是雙輸。而且港人也沒法用廉價使用英國的社會服務;
- 從大環境看是從上升的平臺(東亞)走到下沉的平臺(歐洲),個人的小環境則是從香港中產階層下降至英國的低收入階層,可謂是連輸兩次。
- 香港的中產移民要面對文化、語言和種族問題,可以上升的管道有限,在港的工作經驗價值不大,帶著一廂情願的熱情移民英國結果將是人生一大錯誤抉擇。
為什麼今天要再重拾移英話題呢?
近日讀了英國《每日鏡報》報導,感慨萬千。一名27歲香港人在移民英國後因無法應付高昂生活開支,懷疑患上心理疾病後自殺身亡。死者香港的大學畢業,並在日內瓦修畢碩士,回港後在香港紅十字會擔任國際救濟服務幹事。2022年4月,她經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簽證)前往英國生活,在當地一間慈善機構工作。 她搬到了列治文,以每月900英鎊(今天的兌換價是8718.13港元)租住一間有公用廁所的廉租公寓。她與所有在倫敦生活的年輕人相同,面對低工資難以支付食宿的困境。
她的家人在她死後,才從她電腦中的筆記發現她在生活上的困難:因為工資不足,只能節衣縮食;居住環境惡劣和不衛生的廁所,進一步增加其生活壓力。她在9月時曾向家人表示,因擔心自己的收入無法維持在英國的生活感到焦慮,同時害怕自己會因壓力影響工作表現遭到解雇,從而失去收入,感到十分沮喪。
一個有外國碩士學位的香港年青人居然因在英國居不易而走上絕路,讀後讓人非常嘆息。死者為大,本文不想討論女孩自殺的因由,筆者只想讓那些有計劃移民英國的港人,瞭解一下英國生活指數的高昂和體面的工作之難找,如果真的選擇移民也有心理準備。
筆者有不少朋友在英,為了得到最新資訊,我找了一個生活較節儉的學生,從他的生活情況了解一下外地人在英國生活的的最低成本。
他住利物浦郊區,四個人合租,房間少於一百呎,一個月要花600英鎊左右(包括水電),約港幣5,800左右,同樣的房子在倫敦要1,500英鎊以上。
「走出小社區,路也很窄,沒車就全靠走路。目前出門靠腳行,20分鐘能走快2英里。」
吃飯方面,他天天吃比較便宜的速食或者中餐,一個月大概在800英鎊左右,「少吃點,至少也要600英鎊以上。」
單食住兩項,一個月一個人的支出約在1,500英鎊上下,港幣約14,534。
「當然這是可以節省的,比如租更差的房子,那種五六個人一屋,一個廁所,房間幾十呎的那種。一個月300英鎊到400英鎊,做飯全靠自己,一個月可以縮到200-300英鎊。這是英國當地最底層家庭了,當然比撿破爛的流浪漢好點。」
收入方面,他所在的城市,平均工資在1,600到2,500英鎊一月,兌換成港幣15,000-24,000左右吧,港人可能更低,因供應更多,職位更少。
收入支出相抵,就是過得非常勉強。
我們看另一則新聞,剛剛過的農曆新年,27萬港人赴日豪花近45億元,排全球第二,人均消費世界第一。在英居不易、吃不好的港人看到這則新聞,不知作何想法?
結論?不用吧,如果過了三年還是一廂情願,我也真無話可說了。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爲自由撰稿人,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