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戰股災日的幾個基本邏輯 文:吳桐山

執筆之日,恆生指數大跌13%,應該是創造歷史的一日。美國對全球開徵「對等關稅」,一石激起千層浪,令環球投資者看不清前景。對於前路如何走,現在所有人都是不確定性。但在此可以明晰的是一些基本邏輯。

第一、特朗普一下子對180多個國家地區的銷美商品開徵「對等關稅」,這是大家沒有預料到的。因為這些關稅,其實最終是美國的入口商支付的。問題只是,入口商是買貨的一方,如果有選擇,他們可以壓價,就如之前的沃爾瑪一樣。但如果向所有供貨的國家一起開徵關稅,換句話說你無法更換供貨國家,換誰都一樣。如此一來,美國的入口商豈不是更加沒有談判的話語權?換句話說,只要所有出口商企硬不減價,其實全部關稅都是美國人掏腰包。我相信這一點是特朗普最超出美國企業想象的地方,也是美國股市最恐慌的一點。

第二、接著第一點,這也是特朗普的下一招。也就是關稅不是死的,只是一個開天殺價,等你還價。才過了兩三天,美國方面已經宣稱有50個國家與美國初步接觸談判了。所以第一點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對美國而言,總有一些國家率先投降,如此美國就可以佔盡這些國家的便宜,美國的入口商也可以轉移去這些國家入口。

第三、中國不會也不可能投降。首先中國是大國,與美國存在戰略上競爭關係,不會投降。其次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是結構性的,中國製造業太強大,是世界工廠;相反美國人已經放棄製造業多年,不是特朗普一時三刻可以改變。中國想多買美國貨,但除了農產品,美國還有什麼貨是對比中國貨有強大競爭力的?有!芯片!但美國不賣啊。相反,中國在大量的工業製成品,以致高附加值的產品,對美國都有比較優勢。因此要中美之間完全抹平貿易逆差,根本不可能,投降也沒用。

接著第二點說,美國的策略是逼軟蛋先投降,然後切香腸一樣,逐個逐個讓某些國家投降。所以最終對大部分國家的關稅,其實肯定不會這麼高。如此一來,美股的部分恐慌情緒,可能會修復。最後的釘子戶,應該就是中國了。

中國應該如何做?我認為進取的方法應該反守為攻,主動取代美國的位置。主動宣佈對其他國家實施零關稅,讓被美國制裁的貿易夥伴,主動站隊來中國一邊。放水撐股市,做大內需市場,發行國債,加快人民幣國際化,讓其他貿易夥伴對華貿易順差,然後用順差的人民幣來買中國國債。簡而言之,美國不想做的「吃虧的事」,我們做。如果這一招行得通,美國一定怕怕。

當然,中國這些年推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實在太慢了,因此沒有打好基礎,才會導致今天的被動。中國的問題在於不敢冒風險,覺得冒不起風險。因此特朗普就看準這一點,上來就給你曬冷。就好像周星馳賭聖裡面那一招,反正我一上來就曬冷,你怕就不要跟,我就贏。「兵者,詭道也。」(《孙子兵法始计篇》)不能冒險,可能就是最大的風險。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