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迪10日將美國主權評級從AAA下調至Aa1,令美國在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中徹底失去最高信用光環。這不僅是對36.2萬億美元國債規模的「滯後確認」,更直指美元霸權根基的結構性裂痕,財政紀律崩壞與政治極化交織,正動搖全球資本對「無風險資產之錨」的信任。
美國聯邦債務佔GDP比重從2020年的107%飆升至2025年的124%,總額突破36.2萬億美元。其中2025年到期債務規模達9.2萬億美元,僅6月單月即高達6萬億美元。這些多數發行於2020-2022年超低利率環境,當時的10年期債息只有0.9%,若以當前4.4%利率置換,利息負擔將激增150%-200%。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聯邦净利息支出將於2026年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未來十年額外成本將比原預期多出1.8萬億美元。更嚴峻的是,2024財年聯邦赤字達1.83萬億美元(收入4.92萬億對支出6.75萬億),2025年上半年更攀升至1.32萬億。此等赤字非週期性波動,而是結構性惡化,擠壓政策調控空間。
債務危機的惡化折射出美國政府治理失能,以及民粹政黨政治的弊端。民粹主義政策傾向進一步加劇債務風險,民主、共和兩黨將債務問題作為政治籌碼,而非治理目標。

共和黨近日希望以《減稅與就業法案》延長換取企業支持,成事後會令國赤字再增4萬億,民主黨則以捍衛福利支出鞏固票倉,這種「減稅不減支」的悖論,使2025年到期債務再融資淪為政治賭注。即便拜登與特朗普兩屆政府合計推出3.1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亦僅是將債務危機延後。政治極化使63%民眾認定「政策基於黨爭而非公益」,60%對政府治理能力喪失信心。特朗普政府雖嘗試運用政府效率部去削減政府開支、向全世界加徵關稅等手段,但其減稅發債再減稅的財政擴張偏好,反致企業稅收下降、債務依存度攀升。民粹政治更摧毀跨黨派改革共識,即便提高債務上限此等技術性議題,亦成政治勒索工具。

穆迪降級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資本對美元體系的信任投票。中國連續6個月增持黃金,儲備7377萬盎司,美債持有量降至7654億美元,創2009年來新低。市場率質疑華府「借新還舊」的可持續性,三大評級機構一致剝奪美國AAA評級,凸顯「債務貨幣化」策略的國際信用折損。這一警訊揭示美國正陷入「民粹主義—債務膨脹—政治極化」的死亡螺旋。若無法重建財政紀律,例如如調整福利結構、增稅改革等,美元霸權的瓦解將非黑天鵝事件,而是灰犀牛式的必然。當36萬億債務冰山撞上政治極化的鐵達尼號,全球金融體系或迎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最劇烈的重構震盪。
文:黃頴灝
民主思路 聯席召集人(內務及地區事務)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