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繁文縟節加快向前看 文:吳桐山

在築牢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例之後,香港社會最大的盼頭,就是重獲發展動力。因此,我在4月10日在《堅料網》刊文表示《集中精力求發展撐經濟是好事》,內文提及「集中精力拼經濟、求發展,將垃圾收費、走塑這些事先放一放,我對此是支持的。」到昨日(27日),政府終於順應民意,暫緩推行垃圾徵費措施,不會在 8 月 1 日生效,並且不會提供下個生效日期。

做了正確的事情,但過程仍然太過繁複,浪費了官員太多額時間和公帑。我認為香港此刻要做的,是輕裝上陣,所謂「輕裝」,其中很重要一點包括要簡化各種程序,縮減繁文縟節,集中精力討論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然後就去落實、執行。用內地的話語去說,就是少折騰,擼起袖子加油幹。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整個垃圾徵費在過去幾個月的進程。在1月份的時候,政府對此還是很堅持的。我記得當時環保署長徐浩光在面對媒體的一些批評聲音,指市民不清楚執行細節的時候,曾經說出「市民清不清楚視乎自己想不想搞清楚」的話,言下之意是「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似乎從未考慮不推行。

後來,原計劃4月份實施的垃圾徵費押後到8月1日,改為搞「先行先試」,已經是退了半步。很快,到了4月下旬,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已經改口,他稱試行期間市民對徵費的觀感存落差,大部分人認為做法「擾民」。其實當日他「擾民」一詞說得出口,絕大部分人包括筆者在內都不認為政府會堅持8月1日實施,很明顯是打算退。你能想象政府一邊說這樣做「擾民」,另一邊又堅持去「擾民」嗎?怎麼可能。

當時我的看法是,政府既然要退,就勇敢一點、爽快一點,直接退。但這件事又擾攘了一個多月,才正式宣佈暫緩。我個人認為:太糾結了。不做就不做,我不認為這是一件醜事,無需做這麼多程序和鋪墊。

我知道,因為垃圾徵費已經通過立法了,所以有些程序必須要走,例如修例、刊憲之類的。但凡事都不能因循,程序是為人服務的,政府今天好應該做的就是檢討很多約定俗成的程序,大膽去簡化這些程序。那些禮節性的事,能不做就別做了吧。

又例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底發表財政預算案,但立法會一直到5月上旬,兩個多月之後,才通過《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其實今天的香港已經講求「愛國者治港」,行政和立法充分合作,有些東西能不能加快進度呢?

又例如,很多時都有一些議員提出一些無約束力議案,開會討論一番,其實只是就著某些事表個態度,不會有任何實質性影響。這種事在這個階段又應否少一點呢?

我理解,對於何謂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認知,但在這一刻,拼經濟、謀發展是香港最重要的事,而且要快,我認為這應該是共識。香港仍然有很多很多過時的法例、陳規陋習,在阻礙著產業轉型、經濟發展,不少新的經濟模式,都因為法例跟不上而難以推行,這些我在以前的文章討論過不少。經常見到有人說香港要拆牆鬆綁,但說了很多年,很多事依然如故。我們還有時間去做一些行禮如儀的事嗎?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