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管理層未來校方策略,將會爭取建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消息傳出,各界表示歡迎,尤其是香港人口老齡化,將對醫療服務有迫切需要,同時也對醫療和復康資源有一定的需求,面對每萬名市民對醫生的比例偏低,加上醫生和護士向私營市場流失,而部分醫生也相繼移民或退休,現時兩間醫學院每年提供的學額又僧多粥少,醫管局也要從英聯邦國家招攬醫生,並允許指定海(境)外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可以不用另行考取專業試便可以直接來港執業。
現時,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已設有醫學院,提供醫學士、護理學士等課程,這兩所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也提供中醫學和中藥學課程;香港城市大學更設有動物醫學院培育本地獸醫和動物傳染病學專家。一般要培養一名醫生,除了講課學習和考試,更要完成醫院實習,需時8年,早幾年兩所大學已未雨綢繆,增加醫科生學額,換言之,將在數年後增加本地培訓醫生數量,如果香港科技大學也籌辦醫學位課程,需要時間設計課程、課程註冊、聘請教授、取得認證、評審課程等,就像當年香港大學新開辦的藥劑學學士學位課程。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瑪麗醫院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實習醫院,如果香港科技大學也增辦醫學士學位課程,需要與香港的醫院合作,提供臨床實習服務,地理上,將軍澳醫院鄰近香港科技大學,然而,該所醫院並不是一間提供各類各科的綜合性醫院,也未必能接收患有各類奇難雜症的病人,位於觀塘的聯合醫院屬於綜合醫院,或許是臨床醫院的更好選擇。
另外一個考慮是學習設施,增加學生學額,尤其是一個需要龐大教學資源和支援的學系或學院,需要獨立校舍設施,在擴建或增建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室、解剖醫學室等教學資源,究竟應該單一由政府撥款,還是同時採取政府撥款和私人捐贈、社會籌募的混合模式?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內和周邊也有土地,也有條件興建教學大樓等設施,另外,香港科技大學 (廣州) 校區也可以承辦醫學學位部分生物醫學、生物化學或創新科研等課程。
擬開辦的醫學學額屬於第二學位,即申請人需要為學位持有人,學額也未必是資助學額,與其他大學錄取近一半非聯招申請人入讀政府資助醫科學額情況不同,如果香港科技大學成功開辦醫學學位課程,除了所謂「擇優而錄」和「純粹面試」,也要面向大眾,公平取錄,不能偏向某類申請人,更不能讓他人有黑箱作業的觀感,也要為合適的學生提供財政支援或借貸。
增加醫科生學額,打破保護主義,對病人權益絕對是好事,大學醫學院不妨與內地重點大學醫學院合作或合辦課程,共享資源,共同培養優秀醫科學生,助力彼此的學術和專業水平提升。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