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盛事與教育 啟發國際化未來 文:劉建誠

在這個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再僅僅局限於經濟實力,更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綜合國力。香港,這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一直以來都是亞洲乃至全球的焦點。2024年,香港特區政府把握機遇,積極推動盛事經濟的發展,以重塑「盛事之都」的形象,並透過一系列的政策創新和戰略規劃。

特區政府不僅是為了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更是為了回應全球化挑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透過專門成立的跨部門「盛事統籌協調組」,香港在上半年舉辦超過80項包括體育、文化、藝術、旅遊和節慶等內容的活動。

協調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和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分別出任組長和副組長。成員包括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機構的代表,其主要工作是確保在港舉辦的盛事可以得到充足的跨部門支援。這不僅是為了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更是為了回應全球化挑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其中,「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設立,成功批出共15項活動申請,其中六項已經完成或舉行中。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文化生活,也為香港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例如,「Chubby Hearts Hong Kong」藝術裝置項目、「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雕塑展」及「ComplexCon香港2024」等,都是由基金支持舉行的盛事。

這些盛事的成功舉辦,展示了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無限潛力和魅力。特區政府的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將會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並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然而,在這些盛事經濟的推動下,教育領域的角色似乎並不突出,這對香港作為知識型經濟體的整體發展可能產生限制。在這一系列的盛事中,教育領域的大型活動和論壇似乎顯得缺席。香港作為擁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教育一直是其亮麗的名片。特首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願景,不僅是對香港教育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曾指出,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在盛事經濟中,教育的缺席意味著失去了一個展示香港教育成就、促進文化交流和提升國際形象的機會。因此,將教育融入盛事,不僅能夠豐富活動內容,也能夠為香港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

為了強化教育在盛事經濟中的作用,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在大型文化、藝術、旅遊和節慶活動中,增加教育講座、工作坊和展覽,讓參與者能夠在享受盛事的同時,獲得知識和啟發;鼓勵本地學校與國際學校合作,共同舉辦或參與盛事,促進學生的國際交流和文化理解;開發教育旅遊項目,如「學習之旅」,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師能夠在參觀香港的同時,了解其教育系統和文化特色。

在香港教育國際化的道路上,最近的22所大學校長的歷史性訪京無疑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次訪問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更是一次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深度對話,對於香港教育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教育局蔡若蓮局長帶領的高校領導研習團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兩地教育交流,探索合作新途徑,並就如何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進行深入討論。在北京期間,團隊與中央政府官員、教育部門領導以及多所知名大學的校長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夏寶龍主任和教育部懷進鵬部長的講話,他們不僅對香港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也對香港未來的教育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夏主任強調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並鼓勵香港教育界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國家統一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懷部長則提出了加強兩地青年交流、促進科技創新合作等多項建議,這些都將對香港教育的國際化進程產生積極影響。

MF240324
MF240324

這次訪京之行不僅加深了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機構的聯繫,也為香港教育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這樣的高層次交流,香港的大學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教育政策走向,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國家發展大局的教育策略,從而在國際教育舞台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香港,這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一直以來都是亞洲乃至全球的教育樞紐。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香港的教育系統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香港如何利用其獨特的國際化優勢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教育中心的地位?

本人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舉辦大型國際教育論壇,邀請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業界領袖參與。這不僅能夠為參與者提供一個交流最佳實踐、探討教育創新的平台,同時也能夠展示香港在教育領域的成就和願景。此外,香港可以通過與世界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來提升其教育的國際地位。這包括但不限於學術交流、聯合研究項目、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互訪計劃。透過這些國際合作,香港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和學者,也能夠讓本地學生和教師受益於全球教育資源的共享。

香港教育的國際化也應該體現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上。香港的學校和大學應該積極採用國際認可的教學標準和評估方法,並且在課程中融入更多國際元素,如外語學習、國際事務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也能夠為他們未來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香港擁有成為國際教育創新的先鋒城市的所有條件。通過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香港的教育將能夠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無限的可能性。

隨著香港特區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持續努力和創新,香港教育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從盛事經濟的推動到國際教育論壇的舉辦,從特首施政報告中的教育願景到22所大學校長的歷史性訪京,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和力量,為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