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解放軍近期頻頻在台灣周邊演習,1日又在大規模軍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多向抵近台島,進行聯合演訓,總計有19艘軍艦進行侵擾,山東號航艦編隊首度進入台灣應變區。
這次演習的規模超過以往,科目更聚焦於封鎖台灣,對台灣的威脅性更大。大陸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次演習的重點是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

這次演習距離台灣越來越近,將使解放軍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台海戰場的環境。這樣的高強度演習將提高解放軍聯合作戰的水準,各類武器裝備也經受住考驗,表明解放軍作戰能力在持續提升。
就政治意義而言,大陸軍方強調:「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得越緊,大陸封鎖台灣的鏈條就會拉得越緊。」這個說法並不意外,賴清德剛把中國大陸列為「境外敵對勢力」,採行17條應對策略,大陸當然在軍事上會有所反應。

這次演習顯示解放軍在台海作戰的工具箱是越來越豐富了,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由於解放軍與台灣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一旦解放軍發動對台行動,台灣只能寄望美國支援以逃劫難。但美軍會即時馳援嗎?
事實上,美國近期湧現「棄台論」,認為美國不該延續原來的極端親台路線,美國總統不該承受「為台北而戰」的巨大壓力,因為這麼做的代價高得驚人,可能成本高過效益,還可能讓美國陷入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對美國而言,如果出兵協防台灣,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國衝突,甚至就連美國本土也可能陷入戰火,這是美國決策者不能不權衡的後續發展問題。如果選擇不介入,很可能眼睜睜看著台灣淪陷。兩者都無法接受,所以必須推動台灣大幅增加防衛支出,讓台灣更具備自衛能力。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台灣如果確具自我防衛能力,一旦大陸進攻台灣,美國可以避免派遣軍隊保衛台灣,美國的基地也不致因而遭受攻擊,無論兩岸衝突的結果為何,都不會影響到美國在亞洲的軍事部署。

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本不想打仗,也面臨國力收縮的關鍵時刻,所以解放軍2027年對台灣下手的論斷甚囂塵上。中國大陸武裝部隊最近幾次演習已經做好包圍台灣的充分準備,意圖切斷台灣與外界的聯繫,試圖迫使其屈服,這次演習也是進一步模擬封鎖台灣。封鎖是大陸可以選擇的最有力軍事手段之一,在不武力侵入的情況下,瓦解台灣心防,逼迫台灣屈服。
中國大陸海軍實力快速增長,目前擁有370多艘艦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已超越美國。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425艘軍艦,數量將超過美國艦隊三分之一以上。這樣的軍力足可封鎖台灣。這可對台灣的軟肋構成威脅。台灣96%的電力要依賴進口能源,包括外國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若被封鎖,台灣將不得不依賴儲存起來的進口能源,如果不屈服於北京方面,那就將陷入缺電困境中。
台灣面對的威脅與日俱增。賴清德的對應之道是升高對大陸的敵意,同時加重押寶美國,偏偏特朗普一貫是商人思維,凡事從利益角度思考,台灣所需支付的保護費或是軍購費更多,但安全保障勢未必更堅實,甚至有被他拿來交易之虞。

賴清德強調美台享有共同價值,但特朗普的思路完全不契合;他更注重美國的經濟安全,對於賴清德信其為真的亞太戰略並不苟同,他更著重於地緣政治安全,對於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民主同盟之類的價值,特朗普不太重視。就台灣的安全需求而言,特朗普完全不靠譜。
台灣寄希望於美國是不切實際的,面對大陸軍事壓力持續增強,賴清德政府的應對之道是更加向美國一面倒,同時擴大對大陸的仇恨意識與反制措施,讓台灣更沒有迴旋的餘地,並使對岸對收拾台灣產生更大的緊迫感,進行更威武的軍事打擊準備。這難道是台灣唯一的應對之道?特朗普護台完全不可靠,在必要時難相信他會出兵相挺,不可能不惜一切代價對台灣力挺到底。賴清德不要再執迷不悟。
文:陳國祥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現為傳媒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