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糾正篇(1) 文:香港牛

孔子言行深深影響國人的無疑是「君子」的行為描述,「仁」,包括仁者,仁心,仁行的講解,「孝」子的行為,一些「人情事理」,反之「為政」的內容不被廣傳,「禮」早被「喪禮」誤為主體及披上神靈色彩,而禮之原本意義被忽略,甚至被視作自由的束縛。「中庸」之含意亦是模糊;忠,信,勇,德等等多化入於君子品行之範圍。

相信大家都意會到「君子」是指擁有高尚品行的人物,光在論語一書,楊伯峻前輩的統計就有107次,孔子可以說是崇敬有君子品格的人,從而令弟子門徒亦仿效君子行為。君子行為不獨有利於大家的日常生活,若然從政掌權,更會是優良的政治家。這也是孔教的一種功能。我們且先看孔子或其弟子涉及對君子的各種描述~~

《論語·學而》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程頤,程顥和朱熹對此的解讀很複雜,近人多解作為「別人不明白自己而不怒憤,不就是君子嗎?「不過,我認為[不知]未必一定是指不明白自己,那可以是指不明白事理。此句反映君子是具包容性及冷靜處理事情的人。這是論語第一篇第一節,全文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過,我在某論語版本的解說的記述,此句本是『有子曰』,而非『子曰』,可惜目前找不回該版本,記憶中尚說原版本在日本『有子』是一個很明白孔子性格的弟子,但名氣不大。以下是第一篇第二節,清楚記下是『有子曰』,兩篇是有關連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這段的「其」字應該是連接上節的「不亦君子乎」的君子而說的。我的解讀是~~

有子說:「君子為人也孝悌【孝,一般是指對父母的順從與態度,悌則不只是對兄長的謙遜,也是對他人謙遜的態度】,而喜歡違反上級長者,是罕有發生的;不喜歡違反上級長者而喜歡作亂造反,從來都不會出現的。君子關注內心根本,本心有所確立,則正確行為就出現。孝悌之心態,就是仁愛之根本也!」

看官要注意,不要忽視此一節論語,孔子強調弟子門徒做君子儒,明誨門徒存仁心,做仁者,施仁政,就是從孝悌開始的。此可見於論語第一篇第六節,我覺這是孔子收弟子的校規。第二篇第21節所說「友於兄弟,施於有政」及孝經等文。解讀也在日後詳談。

在第一段的解讀中,我說『有子』是最明白孔子的,此是其一證明,其他的要見於小戴禮記的記錄。涉及『有子』的說話記錄很少,但很到位。

文:香港牛

一個自幼不信神靈,大半生為口奔馳的香港人,眼見青年人思維被毒害,故立願發揚好文化。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