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糾正篇(2) 文:香港牛

這段說話沒談及君子,但引證孔教之目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此明顯是孔子對門下弟子的訓話,我覺得可以說是校規了。孔子說:「我門下的弟子,歸家就要孝順父母,出外對人要謙遜。平日說話及做事要謹慎,而且要有誠信,廣泛的愛護大眾而且親行仁愛。尚有餘力的情況下,就要學禮樂教授他人。」

(孔子的『文』是指禮樂或教育他人,不是指詩詞歌賦文獻等,此可見於我其他的篇著~本系列之第九,十篇)

這段說話並不流行於坊間,卻是千百年來不少真正的孔門弟子,教育儒者,甚至是有良知的中國人實踐於無聲無色中。孔子不講神,沒有推動自己為世人偶像,但他的言行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這民族。這就是孔子所形成的文化。以孔子的說話內容作為是非對錯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對錯。

《論語·第一篇·第八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坊間對「重」的解讀多是莊重,而南懷瑾前輩則視作自重自信。「固」則指學問會不牢固,「無友不如己」則幾盡解作「朋友不會不如自己的水準」。但南懷瑾前輩則與我一樣,極力反對這解釋。我對此句的理解是~孔子對弟子門人說:「君子的行為或作為一名君子,對人及做事不莊重則沒有威嚴」。(莊重不是說鐵口鐵面,是一種態度表現。在此我與眾多注釋者接近)「學則不固」是學得的知識未必固執於一種見解,要知道孔子四絕,其一便是「毋固」。「主忠信」的「主」一般解讀是主要,換言之,有不主要的情況?所以這個「主」是否主張的「主」呢?「主忠信」是「主張真心真誠守信諾」。「無友不如己」當然不會是結交朋友要先看對方是不是比自己優勝,若果是這樣的話,你已不如對方,在「友必如己」的邏輯下,對方何必與你做朋友?何況『攀比』會是君子的態度嗎?我對「無友不如己」的理解是「不會友愛別人不如愛自己」。「過,則勿憚改」就是大眾認同的「遇有過錯,就認錯及改錯」。

我也希望我的讀者可以把其他論語注解人的解釋作出比較,以學則不固,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態度來認識孔教。在此順帶一提,論語的編輯據傳是在孔子死後多年,孔門弟子各自把自己記下孔子的說話集合重編而成。「論語」一名,於我而言,應是取自「談論之語」,未必具深奧含意。而且很多是斷章殘句,存有錯白近音字。我是抱著不能讓「古人不疑古,任它錯下去」的心來「漫談孔教」。

文:香港牛

一個自幼不信神靈,大半生為口奔馳的香港人,眼見青年人思維被毒害,故立願發揚好文化。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