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學生可成材嗎?  文:寒柏

近日,有評論談及「教育公平性」的問題。到底,知識能否改變命運?貧苦學生能否藉讀書「大翻身」?千百年來,出身貧窮家庭的平民百姓,讀書考試是向上爬的唯一出路。富人只會越富,寒門子弟則仍可在科舉試場上與富人一較高下。因此,歷朝的科舉選拔都會相當嚴格,致力杜絕作弊,以確保科舉的公平性。由此可見,「教育公平性」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那麼,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否公平?貧苦學生能否與富家子弟公平競爭?

據香港小學三年級進行的研究顯示,除了最低家庭收入組別,即月薪低於港幣一萬元水平的一群之外,其餘來自不同家庭收入組別的學生,都有相同機會成為香港最高學業能力的學生。換句話來說,只要家庭收入達港幣一萬元或以上,就算家庭收入再高,也不會令他們的孩子有更好的學業成績。

以此簡單的對香港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研究,又能否斷定香港的教育制度公平呢?筆者認為,若只看學業成績,未能反映事實的真相。其一、小學生考試的成績,只是升學的其中一個參考。中學收生也有一籃子的因素考慮。例如,家庭地址亦會直接影響派位的分組。又例如,該小學是否名校中學的附屬學校,也十分關鍵,這正是香港家長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 因此,我們不可能確保小學三年級成績好,便會有好的讀書前途。此外,一個人成功與否,也要靠人際關係網。一間津校的學生和一間名校的學生相比,就算成績一樣,人際關係網也不一樣,這會直接影響學生將來的發展和際遇。我們又豈能以某人的小學三年級成績,作為斷定他能否成材的參考指標呢?

就算單純的討論學業成績,儘管家庭教育及收入不太影響小三學生的成績,但那麼中學呢?大學呢?我們香港教育制度,雖然企圖放棄過去「死記硬背」的那一套,但卻一直追求「十項全能」,越來越重視課外活動、興趣和創意等等。這會有甚麼結果呢?

最終,只會富家子弟才可以有好成績。越富有的家庭,便越能對孩子作出「全方位」的栽培。家長可找最好的老師教兒女諸般興趣,亦可以送子女到外國旅行、交遊和升學等等。富裕家庭自然可以「全方位」的栽培下一代,使兒女都變成「十項全能」。

另一邊廂,貧窮子弟則連簡簡單單的補習費也未必付得起,又如何競爭呢?他們有明星級的補習老師教他們嗎?有錢影印補習筆記和試題嗎?有錢學琴嗎?有裝備學攀石和劍擊嗎?有錢去遊學嗎?貧窮子弟如何練成「十項全能」?每一項「能力」也是靠錢培養的,他們又如何可以跟富戶人家競爭?

其實,單看各大名校的寒門子弟買少見少,已可以粗略得知,香港的教育制度已越來越不公平,漸漸變成向富人階層傾斜的產業。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